在《活着》这本书结尾部分,写着这样一句话:少年去游荡,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在读书交流会上,每位书友对这句话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而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福贵这个人物一生的写照:
少年时游手好闲,嗜赌成性,我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中年时有了妻儿老小,养活一家人成了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开始想把日子过好,要振兴家业。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到了老年。大半生已过,妻女儿孙相继离我而去。对这一切发生在我身上的苦难,我只能选择坦然接受。
但这句话难道真的单纯只是在写福贵的一生?不,我觉得它更是影射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各个人生阶段的真实写照。
而这里面我最有感触,最值得引起我重视和不断反思自我的便是“少年去游荡”。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每次跟我讲述完他年轻时的故事时,总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年轻真好啊!
父亲说:我考大学时就差了半分,要是家里家境稍微好那么一点,也许现在人生又时另外一番景象…
父亲说:我多么希望走进大学看一看,多么希望能有一段充裕的学习时光。哪怕就坐在图书馆里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安静写写文章。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那该有多好啊。
父亲说:要是我年轻出来打拼时有人愿意带我,引导我,那不知会少走多少弯路。我们横冲直撞,撞得是头破血流。走到今天,都是一路艰难摸索过来的。
父亲说:麻将桌上耗费了我十载宝贵年华,现在想来实在痛惜。它耗费的不仅是我的时光,更是我当初的雄心壮志和抱负。
父亲的讲述中有着他的无奈,豁达,遗憾,悔恨给。而随着成长,对于父亲说过的那些话,也开始有了较深的体会。
它不仅是父亲讲述给我的一个个故事,也是警醒,是不时的自我反思,更是无形中激励自我的强大动力。
它让我深刻感受到,我们生活的时代,生活环境和条件与父辈们相比,是多么的美好而幸福。
又让我意识到时间太过短暂,年轻是一个人一生中多么宝贵的一段时光。如果浑浑噩噩任由自己游荡,那实在是对自己,对生活,对人生莫大的辜负。
每当想起父亲说的那些话,想起自己拥有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想起那些愿意引导我、鼓励我、关爱我的人,想起自己自己对于未来生活美好的向往和憧憬。我都不禁感到庆幸,感到幸福,感到年轻真好。
而这最好的年华,应该献给最好的奋斗。应该在这段最好的人生光阴里刻苦学习,刻苦为美好的未来做好储备和沉淀。唯有这样,才算不负这最好的年华。
笔走至此,想对那向“我”讲述自己的福贵,对我的父亲,对乐于引导和提点我的各位前辈表示深深的感激。
正因为有他们对自我人生的讲述,有他们的引导和提点作为基础,才使我开始从更广更深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人生,不断反思和激励自己。这对于正当年轻的自己,确是一笔无价的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