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不合一

读阳明心学的时候有两个最大的体悟,意识要立志,二就是要知行合一。然而实际中知行合一是很难达到的一个境界。

首先,人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资源,而三心二意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的通病。多少人本来决定要完成看书、写作或者写作业,然而一下子回个微信聊天、上个厕所或者就是单纯发呆走神,半天过去,事情没有推进多少。阳明先生在《示弟立志说》里写到“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专心于正在看的东西,其他的一概不看; 专心于正在听的东西,其他的一概不听,就是要做到“惟精惟一"。但专心致志本就是难事,不然世上怎会有那么多注意力的研究以及各种的时间管理方法。

其次,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什么都知道了,其实并不是。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社会心理学研究过一个现象:后见之明偏差,简单来说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我早就知道了的现象。当事情发生过后,我们会认为自己早就知道结果会是这样”。塔勒布曾经说过:“人类常会为过去的憾事编造牵强的解释,并信以为真,以此来蒙蔽自己。”人性中的自大自傲总是会蒙蔽理智,让人维持在一种“我很好很聪明”的状态。所以本就不清不楚,就更谈不上正确的行动了。

再者,知道却做不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代社会中语言文字取代了体验,也就是说大脑懂得了这部分知识,但是都是从书本学来或者他人那边听来的,而不是在实践中自己习得的。“徒事记诵讲说,以资口耳之弊哉!”只是但是从逻辑上理解了概念或者理论,就跟阳明提到的依靠记忆背诵的讲述解说,将义理流于口耳这样的弊病是一样的,无法引起人的行为或性情世纪的改变。所以要多去体验,在实践中学习,而不是一味沉迷在名言概念中,方可走在知行合一的路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