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需要仔细地分辨以下三种内疚:
1.以责任的形式出现的真实的内疚
2.用于防御和对抗焦虑的非真实的内疚
3.存在性内疚
我们称之为内疚的东西,往往是一种孩子式的、保护性的、被动反应的情绪状态。那种微微的紧张和不安,突如其来的冰冷感,都是因为反射性地想起了当年踏入父母那名为“不赞同”的荒野时的感受。好比说,我们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冲动涌起,比如气愤吧,可有一只手忽然伸了出来,就像坐在汽车里的大人物似的,把这种冲动一下子扼杀了。这种反射性的反应能把一个人的人生约束得死死的,以至于他或她会产生相当严重的自我疏离感。例如,对别人说“不”时感到内疚,实际上是在防御“他者会因此不高兴”的可能,并由此激活了人人都背负着的、浩瀚无边的情绪库。
以上内容摘录自《中年之路2:解开前半生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