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质课比赛常见问题及误区

1. 缺少文体意识。比如将叙事散文当成了记叙文来讲,或者不能将散文中的叙事散文、说理散文、写景散文进行细化和区分,整个散文单元的几篇文章简单地用同一种模式进行讲解,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浅尝辄止,只知道了文体的基本特点,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其中的核心内容。就像这夏天,如果每天都下毛毛细雨,不下几场透雨,是缓解不了旱情的。这其实也是我们的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题时经常丢分的根本原因。老师引导不够,学生理解不透,时刻都可能面临卡壳的危险。还有的老师甚至为了求新,为了增加课堂容量,将语文课上成了四不像的课,表面上热热闹闹,丰富多彩,其实没有抓住文体的根本特点,无论形式多么灵活,都不能算是好课。

2. 对单元整体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对文章在单元中的设计意图了解不够。每篇文章在单元中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我们教师首先要理解编者的单元整体设计思路和每篇文章的设计意图,只有这样,我们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确立时才不会走偏。

3. 思想陈旧,个人唱独角戏,不能做到以生为本。教师因为上公开课,下了一番功夫,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对文本研究很透彻,课堂设计很巧妙,但有卖弄学问的味道,没有充分考虑学情,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细微的表现,只是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在进行表演和完任务。有的老师甚至将中小学的语文课上出了百家讲坛的味道。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在优质课比赛中可以上复习课,但不能将新授课上出复习课的味道。

4. 问题的设计笼统,空洞。比如,在赏析语言的时候,经常有老师问“这篇文章美在何处?”这个问题就很宽泛,一个问题可能就使后面的学习过程显得散而乱,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老师设计这一问题的初衷和要义,导致的结果是不能将美的文章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和感受,这也是很遗憾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