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上午,我和同事们一起观摩了本学期的二年级同课异构活动。
《场景歌》是二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的一篇课文,儿歌内容贴近孩子生活,比较突出的是儿歌中大量数量词的使用。
三位老师的教学都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以“识字”为课堂的主线,这是互通的,但三位老师的课堂又各有特色。李蒙蒙老师的课堂最突出的地方在识字的环节非常完善,无论是识字过程还是写字指导,教学流程非常规范、系统,犹如一堂识字类型课的模板,这对新入职的低年级教师来说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甚至说可以直接借来用的。张艳老师执教的《场景歌》教学思路清晰,加上她亲切自然的教态,课堂显得特别流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张老师多次提到的生活识字的方法,并将课本上的内容与生活有机连接,除了识字外,注意到了孩子的表达和想象力,课堂内容十分丰富。任倩老师的课堂选择分小节教学,随文识字,在识字中拓宽识字方法,认识量词的使用,但缺乏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加上每个环节间过渡太过生硬,课堂衔接还需要更细致些。
综合以上三位老师呈现的课堂,我认为:
识字方法既要有日常性训练,又要突出重点。低年级识字方法很多,孩子们每节都能说出很多种识字方法,这是我们日常都在训练和巩固的。但是根据每课的汉字不同特点,比较适用的识字方法也不一样,我们要根据单元或者本课重点对某种识字方法有所侧重。
模板要用,但是要活用。识字教学有一个系统的模板,这是很必要的。但是,每节课要达到哪些目标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找到这节课的教学点,并很好地融入这个模板中,而不能机械只套不想,不加。
语文即生活。新课本每一篇课文都在发掘我们身边的事物,鼓励我们去发现。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当树立这种观念,让孩子在生活里找找课本上提到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