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跟儿子和女儿一起去太二吃鱼,儿子在小区门岗处借打气筒打气。儿子软绵绵的按压着手里的打气筒,有种进一出三的既视感。我在一旁看着,本想说一句:用点力。终究还是忍住了,想想只是慢一点,总会充满的。站在一旁的保安大哥看了一会儿,微笑着从儿子手中接过打气筒,稳稳有力的把打气筒一下一下实实在在的压到底,一边自言自语的说:“使劲儿了,气才不容易从里面反漏出来。”确认后轮被充满后,大哥把打气筒递给儿子:“你来试试看。”再次上手,儿子稳重、有力多了,也能感受到儿子此刻的成就感。完成后,儿子真诚的向大叔表示感谢。
我想起院长说:门卫保安也可以是我们的人生导师!是啊,何尝不能?人生无处无人不学习,我们总会在这里或那里被人照亮,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
记得小时候,父亲在村里有一位交好的朋友,比父亲年长,按辈分却管父亲叫“叔”。于是,他们俩一见面,一个叫“建叔”,一个叫“老大”,极为亲切自然,我和哥哥则称这位比父亲年长的“老大”叫“成阿哥”。父亲说成哥是村里的学问人,我和哥哥有学习上的问题可以多向成哥请教。我家后山上有一块成哥的地,成哥干活渴了、累了就会下来喝水歇会儿。成哥坐下来歇息的功夫会给我和哥哥天文地理的讲,很是有趣,常听得我们意犹未尽。有一天,成哥跟我们讲《古文观止》其中一文,末了问:某某公主苍头sha人,苍头是什么意思呢?我和哥哥争相抢答:光天化日?突然?……成哥微笑着眼睛眯成了一道缝:是仆人的意思,记住喽?对成哥的敬佩就这样一点点融化在故事和笑容里,成为童年的一道光,照亮哪怕现在的我。今天,在儿子列的每日必读里,一直有一本《古文观止》……
还有我的远房表哥。父亲从小跟我们说,表哥是个有想法、肯努力、有本事的人,一个人凭自己的本事在县城立足、成家、创事业。父亲常会逢年过节的时候带我和哥哥去县城的表哥家,带一些自家的蔬菜、水果或是腊肉,也会带一些肥料给爱种花的表婶。然后帮着年老的表婶干点洗洗刷刷用得上力气的活,记忆中场面也是极其自然舒服。一般会在表哥家吃中饭,对城市家庭最早的向往是从表哥家开始的,干净,整洁,阔气得有点望尘莫及。表哥、表嫂和表婶都是极好极好的人,从不因为我们是农村人看不上,总能给到恰到好处的关爱、温暖和体面。饭桌上,表哥在闲聊中亲切的鼓励着我们要努力学习,那感觉我现在还记得,美好和奋斗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
永远感谢,照亮我的人;
永远记得,要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