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 中心组织周年庆活动, 我们班上的孩子们排练了一个合唱节目。
几次排练下来,险些没把作为排练老师的我给气吐血。
在排练的过程当中, 总有那么几个小朋友在排练的过程中时不时走神。别的小朋友在卖力的跟着老师的节拍来,只有这几个小朋友时不时你对我笑一下,我朝你咧下嘴;你拍我下,我回拍你下;要不就当大家都练习走位时,忽然来个翻跟头,就是和其他小朋友反着来。严重影响排练进度。
道理也讲了,打也打了(打手心),凶也凶了, 但是他们老样子, 严格拖了班级表演的后腿。
昨天在排练的过程当中, 仍然出现这种情况。 被他们弄得没有脾气的我, 突然想到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于是,就对他们说:“明天你站在舞台上时,其他小朋友都在表演,只有你一个人傻站着,然后下面的观众看到说:“看,站在边上站着不动的是不是个傻子啊?” 小朋友们都哈哈大笑,我就问其中一个小朋友:“Ada,你愿不愿意做傻子啊?”,她笑着连连摇头,表示不当傻子,其他小朋友也一起摇头。
其中一个小朋友还发散思维:“如果有认识的同学在下面,就知道那个傻子的名字了”。既然所有人都不愿意当被当成傻子,所以就卖力地走位唱歌,一点都不需我在旁边不停地督促。
昨天的排练非常成功,所有的小朋友都配合异常,对要求的一些走势站姿也练习的很认真。
今天汇演的节目出乎意料地好,效果比预期表现地还优秀。
而且,早在表演之前,一直表现吊儿郎当的一个小男孩还特意跟我说昨天晚上他把台词全会背了,对我来说,这简直是个惊喜。
这件事情给我很大的感触,原来讲话是需要技巧的,从他们的立场出发,只要挠到对方的痒处,事情的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大人如此,对孩子何尝不是呢?
那么,亲爱的们,我们在日常沟通交流中,有没有好好说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