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和朋友一起吃饭,杯中酒下肚后,思想和言论都有点儿天马行空。
聊起了传承,这是我从未考虑过的,也从未涉及到的新话题。
父母传给了我什么?我又能传给孩子什么?
贫穷人家的孩子,自然与物质财富毫无关系,能传承的只有父母的精神:善解人意、坚韧不拔、任劳任怨,而这种精神传承是更有益更永久的。
犹记得大夏天母亲蹲在地上一粒一粒捡小麦,那是她汗水的结晶;父亲不胜酷暑头搭湿毛巾坚持弯着腰锄地,那是一家六张嘴的口粮。冬日农闲,但父母不能闲。漫长而寒冷的夜晚,母亲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要么一个穗子一个穗子纺着棉线,要么一针一针纳着鞋底,她要保证一家六口的衣鞋裤袜;父亲总是叮叮当当修理着农具用具,敝帚自珍,刻进了骨子里。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吃穿用度几乎都是自给自足。
细想,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可能就是脾性吧。既佛性又要强,既坚忍又脆弱。
而我又能给予孩子什么?肯定也不是物质财富,可是我也没有什么优秀品质什么高贵精神可以影响她。一想及此,便觉得有点儿惭愧。
朋友想得远,说我们百年之后总得给孩子留点儿啥吧。我噗呲一笑说为时尚早,我们还没那么快入土。可是转念一想,孩子的成长过程不就是最需要正向信念相伴的吗?这种东西,我不太具备,属稀缺资源。那么我能不能和她一起再成长一次?
这两天读梅耶.马斯克的《人生由我》很受鼓舞。希望我也能学会说“为什么不”,希望我也能玩得转信心游戏,希望我也能多做少想。
而我最希望的,是让孩子懂得: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学习,不要放弃进步,更不要放弃自我!这也是我欠缺的,所以不能叫传承,只能叫互相搀扶互相陪伴。
对了,养狗的经历可以传给她,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