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断舍离第一步就是扔东西,但不是简单的扔,可以分为三层筛子过滤。
第一层就是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第二层: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第三层: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下面咱们具体说筛子的每一层。第一层,比如冰箱里的蔬菜,肉蛋等,过了保质期的该扔就扔掉,地板上,鞋柜里,壁橱里,这些杂物,破鞋头,一看已经损坏的、被弄脏的、不能使用的、已经被抛到脑后的东西,将来也用不上的东西就可以开始处理。这些已被抛在脑后,多长时间也想不起来,看着都陌生的东西就是果断需要扔的东西。
第二层筛子是“自我轴”和“时间轴”。这实际上是断舍离最核心的部分。其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点:
1、从这些角度进行杂物取舍,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接纳喜欢上自己
2、掌握以物品与自身的“关联度”为焦点的思维方式
3、清晰地展现随着时间变化,自身与物品关联度的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是沉湎于“东西曾经有用”的历史,就是对未来怀抱期待和不安,常常觉得“东西以后会用得到”。举个例子,比如送给你一副别人带了十年的带着大牌Logo的一副眼镜,或者从便利店的免费一次性筷子到和自己风格不相称的回礼品情侣杯等,这些东西当时迫于情面带回了家,放放,看看还是不喜欢,这时候就要以“自我轴”为基准进行取舍时,只需要考虑“这个东西我想不想用”。这样整理过程,也是促进“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喜欢上自我”的自我肯定感的提升。
而时间轴就是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在前面介绍的“无法放手的三种类型”。这三类人有一个共通点——没有活在“现在”总是不断感叹着“太浪费了”和“以后可能会派上用场”,意识总是徘徊在过去或是将来,却没有脚踏实地正视眼前的问题,以至于人生的“现在”成为一个空洞。
不管东西能不能用,我们应该从关联度的大小进行考虑,而物品与自己的关联度又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这就要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进入第三层,具体是指自问自答“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是必要的吗?是否适合我?使用起来是不是心情愉快?”。这种自问自答的时间轴毋庸置疑就是“现在”。
反过来,对“现在”的我来说,那些“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东西应该处理掉。
到了这里,杂物是不是已清理一大部分了,也腾出很大的空间,接下来就该收拾和打扫了。
在这里,我们要弄懂收拾和打扫的含义。
收拾”就是对庞大的杂物量进行压缩和收纳的作业
整理·分类”+“扫除”,总称为“打扫”。
最正确的“打扫”程序是首先清除那些垃圾、废品,以及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杂物,之后再转而进行杂物收纳,进行“清扫·擦拭·磨刷”。
相反的把不按这个顺序做的话,把垃圾、废品或者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杂物重新塞进收纳箱,就完全失去了打扫的意义。
把杂物放入收纳箱前最重要的是“分类”。断舍离把分类作业分为三个要点:
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把自己想分类的杂物按“大中小”分为三类,然后再重复三遍。小分类部分完成才正式进入“收纳”阶段。
比如收拾厨房,就要先把厨房中的所有东西分为“食材”“料理用具”“餐具”三部分。这次分类关键是三类不能交叉。餐具类放入调味料,料理用具旁边放马克杯之类的都属于范畴错误。这种错误越多越会导致找东西花时间,思维也会发生混乱。中小分类还是按三分法:食材包括:调味料和生鲜,分别收纳入冷藏室,蔬菜室,冷冻室。
冷藏室包括:食品,饮料,调味料;蔬菜室包括 :叶菜类、根茎类、作料类;冷冻室 包括已经做好的熟食、准备做的食材、需要冷冻的零食等
料理用具根据用途分为:1、“洗涤类用具”
2、“燃气类用具”
3、“电器类用具”三类。
每一类再依次用三分法进行分类归纳:具体如图:
分类方法没有绝对答案,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习惯,建立自己的三分法。但是最开始分大类时绝不能分错,如果出错的话,之后的中分类和小分类部分会出现问题,所以说认真地做好大分类是关键。
收纳上的分类思维方式也能磨炼工作上必备的技术。能在生活中锻炼工作的思考力,进行断舍离式的收纳也是很有价值的。
收纳第二种7·5·1法,指的是进行杂物收纳时,对收纳空间的物量进行的大致估测。
根据不同的收纳情况,将杂物总量压缩到收纳空间的“7成”“5成”“1成”,具体就是: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占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疏密有致,空间立体感就出来了。限定杂物总量,从“自我轴”和“时间轴”认真进行杂物取舍,才能让居所的各个地方产生出“留白”,用于创造更加有内涵的美的空间。
收纳指南:先出后进,I out I in,必须是先出后进,你想新增一件东西,必须先处理一件东西,始终保持空间的流动性,这样在面对可入手的诱惑时,有一点犹豫的话也不会冲动购入,先出”的概念与新陈代谢或呼吸运动也是相通的。有意识地“先出后进”,才能唤起良性循环。
在对待人、事、物上,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把之前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收拾”干净,整理清楚。这才是断舍离的思维方式。因为先处理之前的关系才能切实地提升再一次的“获得”的质量。比如谈恋爱,脚踏几条船给人感觉总是不好的,把前一段恋情收拾干净,再开始新的恋情,不要剪不断,理还乱,徒添麻烦。
收纳小窍门1:采用一键式取出:能口朝外不口朝内,能用夹子,不用皮筋,直接取,不用拿出—取用—再放入,这样省时省力。
收纳小窍门2:自立,自由,自在。
1、在收纳杂物时要有“立”意识。比如家里厨房的毛巾放在方形浅盘里,最多放10条。总量限定后,整齐地叠放,摞在盘子里。看起来又美观又方便拿取。
2、这里的自由是指“选择自由”。餐具柜中像茶杯、玻璃杯、葡萄酒杯之类的杯子,可以根据不同的种类进行分组,一个一个套着摆放,方便拿取。如果乱摆一通,我们往往只用手边的杯子,而浪费了其他杯子的价值。
3、衣服类的没有办法立起来的东西,比如底裤、T恤、袜子等不要让其绷开,团着叠起来。底裤和袜子团成小块,而且不能绷开散开,而T恤则叠成圆筒状,“自立”着放入收纳箱。物如其人”,杂物收纳的样子就是你本身的样子。自立·自由·自在”可以锤炼审美意识。
二,断舍离从切实能出成绩的小地方着手:断舍离也正是要从非常简单的小地方着手的。小地方获得的小成功的不断累加,能给人以勇气和信心去面对自己的老大难问题。要有意识地通过杂物整理,锻炼“现在、这里、我”的三要素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对现在的我来说什么最重要”。应用到做事情上,就是先易后难,层层抽丝剥茧,最终把整个事情解决。
三,有心无力时,先找“出口”
断舍离把我们的生命分为三块——肉体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者是我们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
肉体生命是作为生物的人的生命。
社会生命是对归属和被承认的欲望。
精神生命是对智慧、美、沟通的渴望。
肉体生命是一切的基础。只有这个肉体基础健康良好,才可能让自己的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绽放光彩。没有气力开始实践断舍离,总也迈不出第一步的人,首先要让作为根基的肉体生命恢复元气。断舍离通过改善作为生命基台的肉体的生存环境——家,来保持三个生命的完备与健全。它并不是简单的内装或收拾整理,甚至可以说是回归作为人的尊严的“空间创造”。因为我们正处于一种散漫颓废的空间中,在无意识地折磨自己。我们的居住空间的每一个部分按照这三种生命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厨房和浴室、洗漱台直连着“肉体生命”,客厅、书架直连着“精神生命”,橱柜和书房直连着“社会生命”,等等。浴室能洗去肉体的污垢,厕所冲走排泄物,卧室驱赶走疲倦。那些在肉体上疲惫不堪的人他们身处的这三个场是混乱的、肮脏的。总发愁“该从哪个地方着手”的人应该针对相应的出口”实践断舍离,首先要在相应的场,恢复肉体上的舒畅和健康。三个生命基台即是“居所”场。
三,居所整体进行断舍离的要点,无论是衣柜,鞋柜,厨柜,书柜,书架等都要本着先整理出已损坏的,有残缺的,长期不用的,进行清理,然后象客厅,餐厅,卧室,书房这些场所,本着是否必须要,必须有的原则进行摆放清理。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的吃饭,居住,学习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