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作者:[西班牙]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
译者:杨玲玲
图书分类:I551 西班牙文学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3月1日
阅读时间:2022年2月
字数:107046字
二、内容简介
《唐·吉诃德》(又译作《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等)是西班牙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出版的长篇反骑士小说。
故事的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唐·吉诃德原名)是一个沉迷于骑士小说的乡村绅士,年近五十,身材瘦削,面容憔悴。他因为过度阅读骑士小说而失去了理智,决定效仿书中的骑士,去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为此,他给自己取名为唐·吉诃德·德·拉曼却,意为拉曼却地区的守护者,并选定了一个村姑作为自己的意中人,给她起了一个贵族名字——杜尔西内娅。
吉哈诺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但他的行为与时代严重脱节,充满了荒谬和滑稽。他三次外出游侠冒险,期间有过各种遭遇。在第一次冒险中,他把风车当作巨人,把旅店当作中了魔法的城堡,还逼迫商队承认天下的美女都比不上他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结果,他被打得遍体鳞伤,被老乡救回家。
在第二次冒险中,吉哈诺带上了邻居桑丘·潘沙作为侍从。然而,桑丘的提醒并没有让他从幻觉中走出来。他继续把各种事物想象成骑士小说中的场景,比如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作受迫害的骑士。他还跑到黑山为爱情苦修,结果被痛打一顿,再次被人救回家。
在第三次冒险中,吉哈诺打败了一个叫镜子骑士的人,还成功地向狮子挑战。然而,他们随后被骗进了公爵夫妇的城堡,受尽了捉弄。最终,吉哈诺在经历了一系列荒诞的冒险后,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
文学评论家们称《唐·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这部作品通过描绘吉哈诺荒诞不经的冒险经历,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盛行的骑士小说和人们的盲目崇拜,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现实的残酷性。
三、书籍点评
《唐·吉诃德》是由米格尔·德·塞万提斯创作的经典之作,不仅以其对骑士小说的讽刺而著称,更在于它对人性、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挖掘和展现。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与主人公阿隆索·吉哈诺一同经历了种种冒险和挑战,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阿隆索·吉哈诺是一个因沉迷骑士小说而陷入幻想的乡村绅士,他的每一次冒险都是对现实的挑战和颠覆。然而,这些挑战都以失败告终,吉哈诺也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展现出他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他既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斗士,又是一个被现实所束缚和压抑的可怜人。这种矛盾的人性展现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性并非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多元的、立体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同时也要面对现实的种种限制和挑战。在这种矛盾中,人们往往会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和性格。
吉哈诺的内心充满了对正义和公平的渴望,但他的行为却又显得如此荒谬和滑稽。这种矛盾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邪恶、理智与情感的交织和碰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但行为上却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偏离了轨道。这种矛盾让我们感到困惑和迷茫,但也正是这种矛盾让我们更加真实、更加立体。
除了吉哈诺这一形象外,书中还有一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桑丘·潘沙。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对吉哈诺的幻想和冒险持怀疑态度。然而,他的忠诚和善良又让他成为吉哈诺最坚实的支持者。桑丘与吉哈诺的对比和碰撞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的感性与理性、理想与现实的交织和碰撞。这种碰撞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言语和行为上,更体现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但理智却告诉我们这是不切实际的。这种矛盾让我们感到痛苦和挣扎,但也正是这种矛盾让我们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塞万提斯还通过吉哈诺的冒险经历对当时社会盛行的骑士文化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吉哈诺将风车当作巨人,将旅店当作中了魔法的城堡,他的种种荒谬行为实际上是对骑士小说的虚假和荒诞的揭示和批判。这种讽刺不仅体现在吉哈诺的身上,更体现在整个社会对骑士文化的盲目崇拜和追捧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某些事物或观念被过度夸大或神化,导致人们对其产生盲目的崇拜和追捧。然而,当我们揭开这些事物或观念的面纱时,往往会发现其背后的虚假和荒诞。因此,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被外界的虚假和荒诞所迷惑。
《唐·吉诃德》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吉哈诺和桑丘的冒险经历,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也看到了现实与理想的交织和碰撞。这部作品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现实与理想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考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