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力——没有行动,世界只是个概念
1.增强回路:注意力的使用同样遵循这个规律,最初的选择会影响行为自动增强的方向
2.注意力的增强回路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最初的选择,这就是老生常谈的道理:要事第一。
3.在增强回路的起点,做出有利选择所消耗的自制力是最小的,如果等负的增强回路形成,再想改变就难了!在初始阶段,强迫自己先做重要的事情,一旦进入正向的增强回路,你便能拥有强大的行动力——这正是增强自制力、提升行动力的秘密。
4.一切都只知道个大概,这对提升行动力来说,是很致命的。所以,仅仅知道要事第一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拥有另外一种能力:清晰力,也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
5.建立清晰力的简单方法:写下来。
因为做规划的目的并不是让自己严格地按计划执行,而只是为了让自己心中有数。如果当天计划有变也没关系,有了这份预案,你能够处理完临时任务后,把自己迅速拉回正轨;如果没有这份预案,你极有可能在目标和时间都模糊的情况下选择娱乐消遣。所以,做规划十分有效,平时遇到干扰只要及时调整计划就好了。
6.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自己热爱的事,比行动力本身重要得多。因为一旦有了热情,你就会自带“要事第一”和“提高清晰力”等各种属性。除了清晰力之外,我们还需要拥有寻找目标的感知力、掌控自由的匹配力、指导万物的元认知能力等等, 把它们关联起来,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的提升自己。
7.凡事想清楚:当你陷入怠惰、懒散、空虚的情绪中动弹不得时,往往是因为你的大脑处于模糊状态。无论你处于什么状态下,只要拿出纸和笔,写下目标和时间,你的元认知能力就能迅速提升,你就会动力满满,归纳起来还是那句话:认知越清晰,行动越坚定。
8.在普通人眼里是“知易行难”,而在聪明人眼里是“知难行易”,这一点值得我们反思。你若真的想清楚了,就会主动实践,重构自己的行动力。相信我,一旦做到了,那感觉真的不一样!
9.想先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无法看到结果。耍小聪明的人会因结果不明朗,担心付出没有回报,所以不愿行动,以致永远停留在原地。事实上,只要道理正确,就别在乎那些小聪明,带着不计得失的心态向前走,你会发现目标越来越清晰
10.“想清楚”的重要性,但当我们绞尽脑汁去想却仍然想不清楚的时候,就要依据前人的假设先行动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接近目标的本质,才能想得更清楚。
11.思考很重要,但光想不做,贻害无穷。当自己从来没有主动做成过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以为做成一件事很容易,于是生出很多不切实际的欲望和想法,而欲望越多,就越做不成事。
12.行动力强,是因为自己赞同行动背后的原理、依据和意义,而不是别人说做这个好,自己不深入了解就跟风去做,那才是真的傻。换而言之,如果你觉得别人讲的道理有理有据,而自己暂时无法反驳,碰巧自己又非常想做这件事,那就相信他们说的是对的,然后笃定地行动。在实践途中,也要保持思考,用行动反复验证他们的理论,不适则改,适则用。
有理有据的假设是一切进步的开始。
13.“知多行少”就像一个死结,越拉越紧,以至于眼看着自己成为“认知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却不知如何是好。
14.认知,其实是一种技能
学习任何一门技能,本质上都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在建立连接。用神经科学的术语解释就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大脑中两个或多个原本并不失联的神经元受到反复刺激之后产生了强关联。
15.把认知当成技能,知道或想通一个道理时,不要高兴得太早,想想后面还要做大量的练习,这样就不浮躁了。不发生真正改变的学习都是无效的学习。
16.当“改变”成了读书学习的最高标尺后,我们的学习量还有可能下降。比如当你真正明白“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这个道理时,网上所有的关于“目标聚焦”的文章都不会再对你有吸引力了,但如果你并没有明白,那么你依然会在看到类似文章时觉得很有道理,然后一个劲儿地把它们往收藏夹里塞。
17.现实和理论都告诉我们: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18.对于成长来讲,道理都是“空头支票”,改变才是“真金白银”。当你凡事都以改变为标准时,你的成长路径会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