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红都的路 红军旅伴
作者:埃德加 · 斯诺
优美词汇:
一贫如洗、大打折扣、无穷无尽
自上而下、深不见底、奄奄一息
并肩而行、五湖四海、难以置信
积极乐观、满载而归、苛捐杂税
无所顾虑、说说笑笑、绿意盎然
异口同声、
精彩句段:
1、到了黄昏时分,紫色的山巅连城了一片壮丽的海洋,深色的如天鹅绒般的山体褶皱自上而下,好像满足的白褶裙,一直延伸到看似声不见地的沟壑之中。
(精讲点拔:这属于景色描写,同时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深色的如天鹅绒般的山体褶皱比作满足的百褶裙。营造了浪漫的氛围。)
2丶这样的军队人们怎么会不喜欢呢?
(精讲点拔:这属于反问句。运用反问的形式,转化成陈述句为“这样的军队人们都会很喜欢”。增强气势,使情感表达更为强烈。)
3、另一个少年大概19岁的样子,参加红军之前在湖南当铁匠学徒,外号“铁老虎”。红军一到他们那里,他就丢下风箱和锅盘,再也不当学徒了,只穿着一双草鞋和一条裤子就赶紧跑去参军了。为什么?因为他要打倒那些不给学徒吃饭的师傅,打倒那些剥削他父母的地主。他要为革命而战斗,为解放穷人而战斗,红军对人民好,不像白军那样暴力抢劫。他卷起裤腿,给我看一条长长的伤疤,那是他战斗留下的纪念。
(精讲点拔:这运用了动作描写。江铁老虎的形象跃然纸上——无私地为革命而战斗,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战场上英勇无谓。同时还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表明了他参加红军的原因。)
4、这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同普通的中国军队相比,这支队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的军队,因为中国军队一般都是按照省份不同而分别编制的。这群人的籍贯和方言各不相同,但这似乎并没有在他们之间造成隔阂,反而他们还时常拿这种不同,作为善意的玩笑来开。我从未见他们之间发生过激烈的争吵。事实上,我在红区的整个旅程中,都没有看到红军战士打过一次架,我认为这在年轻人中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精讲点拔:这虽然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但他们并没有因此产生隔阂反而和谐相处,亲如一家。这都体现了红军战士的和谐以及拥有共同的人生目标——实现中国解放。)
5、这一路,他们几乎一整天都唱着歌,能唱的歌太多了,好像怎么也唱不完。他们唱歌没有人指挥,全是自发的,而且还唱得非常好听。无论何时何地,__只要有一个人来了兴致,或者想到了哪首合适的歌,他就会突然唱起来,然后指挥员和战士们也就跟着一起唱。他们在夜间也唱歌,还会从农民那里学新的民歌,这时,农民就会拿出他们的陕西琵琶来伴奏。
(精讲点拔:描写红军战士们自发而欢快的一路歌唱的情景,展现了红军队伍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6、他们自觉遵守每一条纪律。当我们路过山上的一片野杏树时,他们突然四散开来去摘野杏,然后每个人都满载而归,而且还有人给我带回来一把。离开野杏树时,就像一阵大风席卷而过,四散的战士们又重新排成整齐的一队,快速行进,把刚才耽误的时间补回来。但当我们经过老百姓的果园时,没有一个人去摘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里吃的饭菜也都是照价付钱。
(精讲点拔: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形成对比。战士们路过野杏树十都急忙的去摘果子,而路过老百姓家的果园时却没有一个人去摘里面的果子,在村里头吃饭也是照价付钱。这无一不体现战士们的自觉遵守每一条纪律的形象特点。战士们的这种精神我们在学习中也常常需要用到。)
阅读感悟:
17岁的福建“老狗”,16岁的江西“老表”,四川的农村青年等等,虽然他们遭受的苦难不同,但他们身上都闪耀着同样的光芒——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支撑着他们早已千疮百孔的心,是拯救当时孱弱中国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