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晴。
阅读书目:《欢迎度》
作者:米奇·普林斯汀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科学学会主席、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杰出教授,也是临床心理系主任。他在欢迎度与同伴关系领域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书中的很多数据来自于大量的样本基数,以及长期的跟踪记录,这也让他的研究成果更具有科学性。他的课程在大学极受欢迎,听课的同学都站到了教室外面。当然,除了课程本身具有吸引力以外,估计还跟这位年轻英俊的教授本人很受欢迎有着极大的关系。从他身上我们也能看出,受欢迎的人,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功。
金句 :
当我们回想中学里“欢迎度”的意味时,我们所记忆起的欢迎度类型更多地反映了身份地位。身份地位所衡量的并不是一个人讨人喜欢的程度,而是他或她的支配性、知名度、权势和影响力。
导致我们被同伴接受的因素是相当普适和持久的——它们完全有潜力让我们一次又一次收获喜爱或憎恶,这种影响会持续一生,即便我们换了新环境。
可爱的人生活在不讨喜的同伴全然不同的世界里。这是他们自己创造的世界,它产生了经验的连锁反应,以戏剧性的方式构筑起了他们的生活。
你怎么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怎么对你。
某些幸福与成功,或者痛苦与失败,是我们日常社会交往中的行为举止的直接结果。
欢迎度在两代人中间惊人地一致。拥有积极的同伴经验回忆的母亲,其子女的欢迎度高于平均水平。拥有敌意经历记忆的母亲,其子女也大都不受欢迎。
记录与感悟:本书以心理学为基础,引用了大量的实验数据,揭示了欢迎度是如何在个人成长和人生幸福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根据受欢迎的程度,作者把人们分成了被接受、被争议、被忽略、被拒绝等四种典型类型,而只有被接受的人才能真正地获得人生的幸福。书中用大量的案例,呈现了受欢迎与不受欢迎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并教给我们方法去改变我们以及下一代的受欢迎程度,从而收获美好的人生。《欢迎度》这本书被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心理学家、《心理学与生活》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强力推荐。“欢迎度”作为一个新名词,被国内心理专家曾奇峰称为一个“好词”。
一、四种类型的欢迎度,你是哪一类?米奇·普林斯汀针对受欢迎的程度把人分为了五种类型:被接受、被争议、被忽视、被拒绝和中庸的人,其中典型的是前面四种类型,而受欢迎度最高的是被接受和被争议的人群。被接受的人,就是被大多数人喜欢,被很少人厌恶的人。他们通常待人亲切、谦卑、有礼貌、积极而且充满活力。更容易获得成功,也更容易感受到幸福。被争议的人,是被大多数人喜欢,也被很多人厌恶的人。一般指有权威的人,他们代表了财富、地位与卓越。他们让人仰慕,但有时他们会因表现傲慢而咄咄逼人,让人难以接近,并不讨人喜欢。这类人其实很难获得真正幸福的体验。被忽视的人经常在人群中被忽略,就像不存在一样。但这类人有可能会获得高的成就,但却很难获得较为满意的关系。这类人在建立人际关系上极其困难,所以他们比较适合独立工作。假如他们可以专注于自己喜欢的工作,则有可能取得较大的成就。被拒绝的人是被大多数人不喜欢的人。他们或许因为特立独行不符合普世价值;或者标新立异,与大众格格不入;亦或者破坏规则,被团体所拒绝。被拒绝、缺乏欢迎度的人会有较大的疾病和死亡风险。
二、用数据与科学告诉你,欢迎度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为什么海底捞这么受欢迎呢?其中当然有品牌策略以及营销策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从众心理。我们的选择会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就是受到欢迎度的影响。欢迎度本身会变成价值非凡的经营商品。我们可以借助那些具备欢迎度的人和物来支配他人的行为,并且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讨人喜欢的人的一些共同特性,比如能够得体地待人接物、聪明而谦逊、总是积极阳光,并且能把这样的情绪带给身边的人。他们具有团队意识,愿意分享,也有能力解决尴尬的社交困境。讨人喜欢的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吸引力可以变成影响力,无须对别人从外部施加力量,就能让他人发自内心地接纳与欣赏他。而那些不受欢迎的人,在人际关系中经常被疏远、被排斥、被欺负的人,更容易感到悲伤、孤独、抑郁、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自杀。
三、培养你的欢迎度,你也会变得更可爱。针对孩子的欢迎度,父母可以做的是:养育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欢迎度。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养育环境,而不是一个严厉的环境。同时,与孩子的平等互动的方式,以及父母与孩子高质量的亲子的关系也会让孩子更受欢迎。最后,家长还要适应孩子成长的需要,而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养育方式。针对我们自己,则可以通过提升自己,在关系互动中的主动改变,以及在心理的人际关系团体中学习新的人际互动,来提高我们的欢迎度。愿你也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成就幸福成功的人生。
至今不能清楚判别自己是受欢迎的人还是受争议的人,本是一向认为这不重要的,屡撞暗礁之后方知事关键能力关键而人却是最关键的因素,若人际关系不和谐是注定不能行远的,只是体制内的人际相对于外部而言,更复杂和微妙,虽多年苦熬,仍不免掉坑,实不足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