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雅集》正式停映了,从去年郭敬明上节目频繁占据热搜,到他的电影接二连三的上映,再到被联名抵制、年底道歉,以及电影被停映,这一切,终究是走到了这一步。令众人拍手称快!
我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是由他来拍这部电影。
《阴阳师》这本小说,被誉为是日本版的《聊斋志异》。以日本著名的阴阳师安倍晴明为主角,日本人鬼交杂混乱的平安时代为背景,所撰写的一部神鬼小说。
“相传,日本平安时代,世界明暗未分,人鬼妖杂相共处。阴阳师安倍晴明,白衣飘飘,儒雅不羁;武士源博雅腰悬长刀,淳朴耿直。一对挚情好友淡漠生死,游走于阴阳两界,在谈笑之间破解桩桩离奇事件,为人鬼解忧。扣人心弦!美奂绝伦!梦一般精彩的故事!”
还记得上初中那会儿,第一次网购买的书,这段话就是《阴阳师》小说的宣传语。
反观电影,虽然改编自小说,却成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卖腐剧。
最后的裸男对打,完全让人捉摸不透意义为何?
剖析剧情,你会发现最开始是要讲一个关于守护的故事,另一个重点,则是电影借用了原著中“名字是最短的咒”这个概念,明明是一部天马行空可以谈神论怪的故事,却被拍成了一个充满问号,各路人马相继为两位男主做工具人的卖腐剧。
守护,是本剧最重要的点
全篇都在围绕着守护这个词。
晴明历经万千才学会,最重要的是要展现他的过程,轻轻松松地结识一个陌生人并在他身上意识到守护的重要性,我想,那个为他而死的师傅应该会死不瞑目吧。
而师傅守护着公主,给人一种自作自受的感觉,这种老掉牙的虐恋,放在过去还能赚点眼泪,现在连剧情都圆不上,只能惹观众翻白眼。
名字,是本剧的点题
原著中,通篇都在讨论“咒”。
其中有一个故事就是某个鬼利用喊对方的名字来定住对方,纵而杀害之。博雅则是被套路出了名字,定在原地。而晴明则是反将一军,不仅报了个假名,甚至还成功反杀。
这样一来,就让读者知道,“咒”其实是一种比较唯心的概念,但是会影响唯物的生存。
而电影中,公主想起来自己的名字,显得那么的潦草,不值得发人深省。明明可以推动剧情的重要时刻,却只能在导演的喜好中,为两位男主让了路。
似乎这句话,只是为了在宣传片中吸引路人观看一样。
剧情,是拉胯的关键
开头,师傅在死之前就给了一把沾了祸蛇血的匕首,说是可以用它来斩杀祸蛇,但是偏偏到结尾才想起。
中间,莫名其妙地成了密室杀人案,明眼人一猜就知道公主有很大的嫌疑,两位男主愣是演成了《小时代》的姐妹撕逼。
最后,为了反转而反转,让人看的云里雾里。一个劲地慢镜头,再到博雅竟然成了式神,看的人莫名其妙。
观众唯一的记忆点,就是邓伦裸了上半身吧。
所以,郭敬明到底是什么表演体系,至今无人能答。
抄袭,是逃不开的一个话题
从晴明开传送门的那一刻开始,就足以被钉在抄袭的耻辱柱上。
这不就是妥妥地抄袭《奇异博士》吗?
如论是场景对比还是功能对比,再加之郭敬明是个抄袭惯犯,这部原本一般般的电影,彻底变的低级。
为什么道歉?
在经历了网络吃瓜后,我才发现,郭敬明道歉,无非就是妥协,唯利是图的商人本质罢了。
无论是网上的联名抵制,还是官媒点评,又或者是《民法典》生效,对于抄袭的处理。他最在乎的终究是利益。
从他的道歉信可以看出,他并不因为自己的抄袭可耻,而是在竭力掩盖抄袭的本质,更是有种法律觉得我抄袭,我才道歉的。
时隔多年之后的道歉,无非就是生怕被封杀和抵制,被强行摁着头的道歉罢了。心不甘情不愿地道歉,只是为了自己脸上过的好罢了。
《晴雅集》停映,是净化网络的开始。
电影差吗,不必然。
电影请了一流的制作班底。
美术制作——《妖猫传》艺术总监屠楠
服装造型指导——《长安十二时辰》黄薇
剪辑——徐克在多部商业大片时的御用剪辑于柏杨
音效——《霸王别姬》、《金陵十三钗》的陶经
音乐上——《七剑》、《叶问》系列配乐的川井宪次
电影差吗,很差。
编剧就是郭敬明。
哪怕他随机采用了小说中的故事拼合在一起,都不至于这么烂,非要强行加上自己的原创设计,把这些优秀的人缝合在一起的同时,写的这么不伦不类。白白浪费了制作班底和演员们的努力。
很难怀疑,他是不是只看了几页,然后趁着上厕所的时候想的。
上映后,这部电影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用最强的班底,拍最烂的故事。
纵观这部电影,是达不到及格线的。
停映,是最好的归宿。
这是保护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让那些靠着抄袭的同行意识到,影视剧抄袭的红利时代已经过去了,观众的意识早就觉醒,靠着炒作的垃圾作品,所得到的反馈必然是抵制。
抄来的名誉,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