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馍接地气

2008年,在国家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山西“面花“榜上有名。

面花,又被称作面塑,文绉绉的词是为了走出山坳,走向世界应运而生,自我记事起,它们最朴实的名字应该是花馍,枣山,花糕。

花馍与提及的普通面食是近亲,主要原料皆是面粉,但它们又有所不同。普通面食长于形态变化,或飞刀削面,或猫耳朵,或剔尖儿,食用时或长或圆,缠绕舌尖,且佐以妥帖匹配的小料,或肉臊子,或打卤,口舌生香,回味无穷,大抵是煮制而成。花馍是蒸制面食的代表,除去食用价值,观赏艺术,特别是背后深含的风土人情,与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才是它的魅力所在。

花馍是不折不扣的民俗,据史料记载,花馍的历史起源于先秦时期而成型于汉代,在时代的变迁中,加入了数不清的含义,它们是人类历史演变中祈祷,愿望的美好落脚点。“民以食为天“,在中国,食物与节日,与重大事件,与传说来联系起来,附加的意义超出了果腹本身很多,花馍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春节承载着辞旧迎新的重任,人们赋予年更多的仪式,祭祀祖宗,祈祷天地,鬼神,祈福风调雨顺,万事如意。花馍在春节多以抽象的形态出场,供奉天地的枣山,祭供灶神的花糕,皆是我童年最耳熟能详的花馍。


晋北的吕梁是我小时候生长的地方,我从小目睹了姥姥蒸制枣山的过程:擀成团扇大小的面片,依着圆心均匀扑一层红枣,再一层面饼,如此往复三个回合,在上面一层,则用同样面粉,捏成富于吉祥含义的动物,盘桓的龙蛇,栩栩如生的小兔,有时甚至在龙的嘴里含以钱币,旁边堆满元宝,寓意富贵,吉祥。

姥姥用方言把枣山称为枣wei(巍,这是我杜撰的字,我认为在姥姥心里,枣山越巍峨,越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粟谷满仓。)姥姥在案板上忙着擀面,揉条,捏兔子,盘龙蛇,我则寸步不离她的左右,一会儿从她的胳膊下钻出来,端详虎虎的眼皮儿,一会儿从她的大腿间绕过去,数着兔子的耳朵和剪出的毛刺,一会儿应声帮姥姥拿来筷子,看着三下两下一夹,案板上就有了一朵盛开的莲花,一会儿抓起几颗豆子,给白白的兔子,虎头安上黑溜溜的眼珠。

相比于零零碎碎的跑腿,我最期待的是出锅瞬间的重任。一团白气冲出笼屉,艳粉的颜料用水化开,盛在白瓷碗里,我要在这时候,拿了筷子,小心蘸了艳红,給每个花馍嘟上最后的点红,老虎,兔子的额头,花瓣尖尖,一一点来,本来就白胖,丰满的馍馍,经最后的点睛之笔,瞬间有了灵气,虎虎可以跳起来,兔子可以蹦起来,就是莲花也好像能开口唱歌。可是这还没有完,等到所有花馍都得到了照顾,我闭起眼睛,等着姥姥拿筷子头,蘸了同样的艳红,点在我的眉心。我知道,一点艳红,是我几天内,从婶子姨姨那里收获“俊闺女”夸奖的原因。故乡远去,眉心的红点,彩纸的窗花,红红的对联,是厚厚的黄土窑洞里灵气的点缀。


跟随晋文公重耳多年的介子推,他不愿领受封赏与母亲在绵山大火中丧生。晋文公遂禁火,定寒食节以示纪念。寒食节的花馍摇身一变,成了昭示春天来临的百样寒燕面食,在吕梁唤作“蛇燕燕“。一颗红枣,一个燕儿,十来个拿缝衣线穿起来,从窑洞顶悬挂下来。晴天的日子,我在土炕上蹦跳,透过窗棂的太阳暖暖晒在微微扭动的“蛇燕燕”上;孤灯苦雨时,燕燕小小的黑豆眼睛,仿佛能看出我的心思,知道它们是清苦中安慰我哭泣的“点心”。

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花馍摆脱庄重的意味,摇身变成可亲,可触摸,富含浓郁生活气息的礼物,走进普通的美一家,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孩子满月,山西霍县有姥姥家准备名为“囫囵”的食品的习俗,造型精细的十二生肖点缀四周,唯独孩子的属相被点红,龙,凤,虎头造型放置中间,寓意龙凤呈祥或猛虎驱邪,前来探望的亲友分吃,以示道贺。一样的白面,到了晋北,这时候变成了丰满的“桃”,谐音“逃”,寓意驱邪免灾,形似乳房,又表示成熟,母性,乳头点红,馍上装饰各种花草,纹饰吉祥图案。我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大红的花瓣,大绿的叶缘,可是我清楚记得拿到花馍的一刻,狐疑白白胖胖的馍馍怎么会长出如此漂亮的花朵,我舍不得吃,小心藏在土炕一角,直到最后发霉变坏。

婚礼迎娶大礼是极为隆重的人生典礼,依着晋北风俗,婚迎嫁娶之日早上新郎新娘各自吃一对“欢鱼吉兔”,洞房门顶上放一对用红线连在一起的面兔以象征玉兔金缘。民间还有虎威兔身的说法,金玉良缘同时镇宅驱邪,包佑平安。

老人花甲,晚辈争相进献大寿桃祝愿健康长寿;新房起架,上梁大吉,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做好花桃花馍来庆贺,谓之“扶梁”; 新房落成,乔迁入居,花馍变成了大贡,恭请土神安家,保佑金梁玉柱,千年永固;七月七乞巧节,姑娘媳妇们要吃面做的“顶针”、“针线笸箩”,期望自己心灵手巧;新媳妇过门的第一年,娘家要给女儿送羊羔馍,期盼多子多福,花开叶漫。

每逢春节,收到农村三叔四叔捎来的花糕成了十几年雷打不动的规矩,爸爸出生地忻州,与霍州,绛县,襄汾并称山西四大花馍之乡。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霍州面塑造型朴实,不多修饰着色,往往仅用品红点彩,最为常见的造型是“羊”,谐音“祥”,贫困的旧社会,人们多以“牛羊”,象征六畜兴旺,“麦秸集”象征五谷丰登,石榴比喻多子多福。

忻州的“枣山”大花糕是最有别于其他地方,农历七月十五,更是忻州花馍的盛会,民间蒸“面人”的习俗始于元代末年,据说人们用互赠“面人”传递信号,流传至今的“七月十五捏面人,八月十五杀鞑子”的说法是很好的见证。沿袭至今,七月十五的面塑样式繁多,有包含生活气息的牛、羊、猪、兔、猫、鸡、鸭、娃和花卉、瓜果,有寓含幸福、吉祥、爱情的鸳鸯、孔雀、狮、虎、鹿等动物造型,近来年,生、旦、净、末、丑等戏剧人物也成为了花馍的元素。

新绛县和襄汾,因为地处晋南,气候宜人和盛产小麦为花馍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的面塑注重彩色点染,花色绚丽,造型比较夸张,塑造造型别致,尤其以“走兽花馍”最为出色,“花馍”在晋南实至名归。


巧手做花馍,巧思赋新意。花馍,枣山,花糕,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惟妙惟肖的花草装饰,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精心着染的艳丽颜色,蕴含着的一辈一辈传承下来的发自内心最朴实的愿望,所有制作没有底稿,皆是即兴之作,千千万万最普通的农妇参与创作其中。

写到这里,耳边响起郭兰英的歌声“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不浇那个交城浇了文水,交城的山里没有好茶饭,只有莜面烤酪酪,还有那山药蛋,灰毛驴驴上山,灰毛驴驴下,一辈子也没坐过那好车马”(交城和文水是晋西北的两个县,华国锋来自交城), 五十年代的经典老歌,道出穷山瘦水中生活的艰辛。

自然应该是公允的,丰厚的黄土层下埋藏着大量的乌金,山梁纵横,左手太行,右手吕梁(《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歌词),远没有河北平原的广袤,得以盛产的小麦的地利,却博得了“山西面食甲天下“的美誉。

花馍与其说是婆姨的巧手之作,倒不如说是她们想方设法,在精贵的面粉之间巧手飞花,为一家人呈上丰盛饭食的智慧所在,那种不畏苦,不言弃,永远向往美好的精神,犹如山崖畔的山丹丹花,根植在黄土地里,接地气盛开,大气却不张扬,浓烈却不做作,是天底下最没有功利的佳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28,303评论 6 53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8,478评论 3 41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76,230评论 0 37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62,936评论 1 3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71,688评论 6 40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74评论 1 32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3,243评论 3 44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402评论 0 28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8,932评论 1 33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40,771评论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2,971评论 1 36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8,514评论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4,209评论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4,631评论 0 26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863评论 1 283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51,640评论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7,949评论 2 37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