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在开篇就和警方叫板,故事临近尾声时仍然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却在最后十几页出现巨大反转。
这就是陈研一的《完美嫌疑人》带给我们的故事,可是作品中的嫌疑人真的完美吗?
星港市几年内连续发生多起儿童失踪案件,离奇的是孩子像凭空消失一样,根据监控和现场痕迹都无法破案。
因为一桩案件被迫离开刑警队伍、后成为律师的原省厅刑侦队长钟宁受邀参与案件调查。曾经是星港警界传奇的他的加入让越来越多的案件细节被发现,但是种种细节却都指向他相交多年又敬重有加的脑外科专家廖伯岩。他会是凶手吗?
令人迷惑的是,廖伯岩还勉励他尽早破案,到底是问心无愧还是有恃无恐?罪犯的心思确实够缜密,所以系列案件迟迟未能侦破,但是许多看似故意留下的现场线索又着实令人费解。
最终的结局非常出人意料。廖伯岩用自己痛失身患脑瘤的女儿的经历设置了一个立志攻克儿童肿瘤疾病的假象,他用儿童做医学药物实验,暗地里却把许多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偷偷转移到了位于深山里和妻子共同操持的福利院。他录制的私自手术的视频都是为了在事情最终被揭露时帮助警方为其定罪。
可是,这些由于父母家暴或重男轻女等原因而不幸的孩子的出现,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真正的解决只能靠制度建设和社会力量。这种个人想办法解决的方式虽然看着高尚,却毕竟不能大力宣传并推而广之,何况在明面上它还是以非法的面目出现。
除了这一大的故事设计之外,书中还有一个小瑕疵我也想提一下。钟宁在任静墓前说:“单身男性想收养小女孩儿,得年长三十岁以上才行,我差了那么一点点。”
但是,1999年4月1日实施的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九条规定:“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2021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二条规定:“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所以,我国关于收养的法律规定中,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异性收养的年龄差距都是四十周岁以上。作品中这个小错误似乎有些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