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非首发,首发《苏州杂志》,公Z号《私想活动》整理】
五
程师孟在“百首诗轻百两车”的簇拥下离京,赴任越州两年多后改任青州,又一年后告老还乡,晚年退居苏州。
程师孟一生仕宦奔波四十七年,每地皆有政声。赴任越州前充任都水监,那是王安石变法大兴农田水利之时,程师孟发现山西多山谷、丰水季节有似天河,于是指导当地开渠筑堰、广造良田,总结编撰《水利图经》颁州县使用,后又推动海关贸易史上著名的“广州市舶条”出台,堪称兢兢业业实干家。书法家米芾评价他“以文学登科,以政事跻显,以言语出疆,以恬退告老,足之所及、功利蔚起”。
而熙宁末年的饯行赋诗,又无意中以程师孟为中心构筑起北宋最大规模的私人交际场,展现出程师孟文人风度的另一面。《续会稽掇英集》的序言提到:“盖公以诗名天下者三十年,而今日之作,亦从公所好也。”程师孟诗学白居易,喜欢平易闲淡,比如“远岸渔樵三两两,近村鹅鸭一行行”,质朴而有韵味;又如“翠柳阴中黄鸟过,青山影里白鸥飞”,翠黄青白相映,颇见构图之美;“尽放迟回官舍近,不妨闲坐石门深”,甚觉旷达自适,毫无矫揉造作,其实比诗集中那“百首诗”的绝大部分更加清新耐读。
待到数年后程师孟退休返乡,恰逢福建人章岵出任苏州知府。那几年朝中退休居苏者不少,章岵邀请大家雅集赋诗,号称“九老会”,其中便有名列《续会稽掇英集》且客居苏州者两人:浙人元绛、川人王珫。再后来陆续有人离开,章岵又发起“十老会”,曾在诗集留名的卢革、崇大年、张诜也加入进来。从当年的京城交际场到后来的老干部诗社,流光总是把人抛,谁是樱桃、谁是芭蕉?
最后,让我们再次回望程师孟外放越州那年:众位官员饯行赋诗,是在熙宁十年十月。到了十一月,宋神宗祀天地于圜丘,大赦天下。十二月,宋神宗率文武百官郊祀,诏改次年为元丰。此时王安石罢相已满一年,早已心灰意冷、再无回朝可能,宋神宗兴致勃勃从幕后走到前台,亲自出马主持和延续熙宁变法,同时酝酿着新一轮的元丰改制。
熙宁既去,元丰已临。新的一年里,著名诗人晏殊的第四子、四十八岁的晏知止赴任程师孟的故乡苏州。犹记得上年底他亦到席饯别程师孟,《续会稽掇英集》有他的走心之作“从来梦锦耽佳句,应接江山岂惮劳”——不经意间发现,晏诗既是送人、也是送己,还能送给熙宁年间的王安石与元丰初年的宋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