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的力量
18岁之前的房子,家里和学校,都是墙的下半部分用石头砌成,上半部分是深灰色的砖,修成的瓦房。条件好的家庭是用木头做的房梁支撑瓦片,一般家庭条件用竹杆代替。但是竹子是空心,沉重能力差,又容易长虫,用不到几年时间,偶尔有根负重前行的竹子,就被瓦片压断,还容易砸到人。这就是80年代初,从茅草房演变为瓦房的。
瓦房的地基,也是无数石头的支撑。石头铺成的晒坝,可是老爸年轻时,一块一块在山上,开辟大山,把整片石头用钢齐儿翘开,再把整坨大石头分解,用錾子把一片一片的石块修平正,修得有模有样。再一片片抬回家,像铺地毯一样,把院子铺平整。那时别人家都是泥巴晒坝,他们好羡慕我们家石块做的晒坝,是那么平整。晒粮食直接放在地上面,不像泥巴地,还要用簸箕晒。又不怕下雨天,走路都是干净的,扫地也不会扬起灰尘。那时别提老爸有多厉害,修房子、修晒坝。记忆中,他是全能,什么都会。后来还学了简单的木工,做板凳、扁担。还有用竹子编背篼、箩筐、簸箕。这些都是公(爷爷)教会他的,只有摆弄石头的活儿是自学成才的吧?到今天没问过这个问题。
我可能是遗传了老爸,兴趣爱好广范。不过区别是——我的爱好时间稍微“晚熟”些,他是青年时代爱好极为明显。我是快步入中年,孩子上高三,我达到爱好的多样化巅峰。看书、运动、画画、书法,到现在的写作,都是超越式跨度。只要周末自己一人在家,总有忙不完的事。上午书法,下午画画。把整天都填满,不过家里有家人在,就开始“堕落”陪他或者他们一起聊天,看电视剧。上个周末,陪他看两天电视剧,人都快看傻掉。平时他工作忙出差,难得在家一起享受️休闲时光。但是人变懒,真的很容易。想想,我快一个月没画画,半个月没写书法啦。
话说回来,修地坝应该是修好瓦房后,六七年后的事。这个工程即费体力又费时间,不知道爸爸那有那么大的力气,可以把整个一片高墙石头,搬空。同样的,修房子用的的石头。那时我才一岁,长大后才听家里人说,是爸爸和未出嫁的三位姑姑们,从山上打磨好,一起抬回来的。那时候的女性,力量比现在的男子汉都大,时代比较愚弄人吧!爸爸是我们队里唯一的石匠,院子里的邻居修房造屋最有优势,打地基都是请他亲自把控,主人家才放心,挖多深多宽,怎么放石头,放多少都是他说了算。院里有六户人家,修房子都是请爸爸把控。别说,他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建筑师”,亲手打造的地基石,几十年都非常稳固。08年大地震,听妈妈说,我当时没在老家,在成都。余震那么强烈,瓦房都稳如泰山,一点都没有伤痕。反而成都住的七层商品房,出自大工程师之手,房子的第一层外墙既然摇出了裂缝。当时把我和老公吓得够呛,地震后住到这危楼里,每天都提心吊胆,怕万一晚上睡着了塌下来。
上小学是在本队上的,队上办的学校,刚上一年就合并到乡上去了。和家里一样同样也是瓦房,只有两个班。遇到下雨就滴答漏水,同学们都要把书挪动到不漏雨的地方学习。家里晚上睡觉,遇到下雨,棉被打湿了一角,冰凉的被子,第一反映是自己尿️啦?结果摸一下裤子,是干的,才放心。又换到另外一边继续睡。
上学,必须要经过一段的田坎路,夏天还好,田里没有储水,都是干田。如果遇到冬季下雨,过田坎路就像走钢丝绳一样,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会摔一身稀泥,那都是小事。万一掉到冬水田里,那时候田里面的水,可以淹到大腿,一身衣裤打湿不说,还有斜挎的黄布口袋(那时上学男女同学的标配统一书包)书包和书,都要连累遭殃。想到这就气人,就恨同院子同学的男生。有一天上学,那时是上一年级,自己重来没摔倒田里,因为我是一个比较细心的人,做事比较小心翼翼。他是一个非常狡猾,又让人厌恶的矮个子男生,早上出门,在下坡到田坎路的地方遇到他,就一起上学,他还笑着礼貌的让我走前面,感觉笑中带着阴险,到时没多想,让我走就走呗。结果一走到田坎路上,他在后面猛的一推,把我推进田里。当时我一蒙,像在做梦,怎么会被这么无耻的人戏弄,嘴里还呛水,冷得簌簌发抖。当时我想,终有一天我会报酬,结果几十年到如今都没报到仇。当时他还站在田坎上得意的哈哈大笑。让我更气愤,到今天,这件事过去30多年,这个人都不会被我原谅。太可恶的事还在后面,后来不久,在学校操场上玩的时候,他又把死老鼠用桑树条绑在上面,跟到我后面追,来吓唬我们女生。到现在为止,老鼠都是我的天敌,最怕的动物就是老鼠。
说到学校,课桌的腿就是石头垒起来,桌面是木头。到初️中,课桌终于是带抽屉的单独一人一个课桌,挺高档的。到初三住校,男寝室的床长什么样,听同院子的同班的可恶的男生说的,初中又和这个讨厌人分到一个班,当时他描述的应该不叫床吧,偶尔和他说两句话是因为打不过他,怕他继续欺负我,表面上过得去而已,强颜欢笑,也是保护自己的方式。内心其实像有把刀,强忍着没有拔出来而已,女性是弱势群体,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下面又是石头垒砌而成,上面用竹条编织好,再铺上干稻草,就是床。家里带来被子,就可以睡啦,通铺,一排可以睡十多个人。我们女生寝室比较起来还算幸运,是木头做的高低床,但是上铺下铺各睡两个人,非常拥挤,上面睡两个人,床感觉超出了负荷,翻身就吱嘎嘎的响,床随时都要垮塌。不过还好,一直坚持到毕业还正常使用,还挺幸运。冬天两个人睡一米二的床很暖和,还是和我小学最要好的同学一起睡,那时候可以互述衷肠。对于离家三公里不算太远,但是一周才回家一次。对于五天五夜还是很漫长,那时有个算知己的同学还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