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现实我们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知识焦虑的时代,为了跟上其他人的脚步,我们不停地买书、买课程,囤积知识。但是这样真的能解决我们的焦虑吗?往往是听过了课程,看过了几本心灵鸡汤的书,感觉收获满满,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是让我们真正的根据学到的知识去做到却很难,而且一段时间之后,又都忘得一干二净。那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解决学而不会、过目就忘的毛病呢?下面通过我个人的一段经历和四个问题来给大家一种思路,希望能有帮助。
如何阅读入门,过来人的一点建议
本人呢从2006年开始看网络小说,一直看到2016年,近11年的时间,读了无数本网络小说,各种类型几乎都有涉及。现在回头想想,为什么当时选择网络小说呢?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爽文居多,减轻学习压力。
这么说看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上是一种逃避,对现实的逃避,学习还没搞定,却沉迷于网络小说,给自己一个看似完美的借口,我没努力,所以我的成绩中游,下次努力就好了。一次两次,慢慢的就沉迷了,导致整个大学期间除了玩就是看小说,及格万岁。造成的伤害是十分巨大的,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阅读成本低
在当时买一本书都要几十块钱,而电子书只要上网找就好了,无数的资源等着你下载。
3、体验虚拟的人生百态
可能是由于现实中能体验到的经历太少吧,或者说太单调太简单,所以小说中的各种情节是最吸引人的。
为什么放弃了小说,选择开始真正的阅读了呢?
读了两本传记——《渴望生活》、《乔布斯传》,这两本书影响很大,让我重新思考人生。乔布斯从小放荡不羁,为何后来能成就苹果公司,为何得癌症以后仍坚持事业。
而渴望生活讲的是梵高的故事,梵高在世仅37年,开始画画仅在生命的最后的十年,而最后十年的生命经历了各种悲惨遭遇,而又是什么支持他一直画画。我相信看完这两本书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2017年参加《哈尔滨趁早读书会》,一年时间总共阅读40余本书,泛读为主,但每次的线下读书会是收获最大的,读完一本书,不仅仅读完了就结束了,而是更希望能与同道中人一同探讨,就会发现每个人的观点都会有闪光点。
2018年开始学习《陈华伟知识管理课程》、《小能熊一生读书计划课程》,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开始系统的读书,克制阅读速读,做笔记,用思维导图输出(本年已读8本书)
why——为什么读书?
1、先明白自己为什么读书?
只有内在动力才能让我们不断的坚持下去,所以要反复的问自己,为什么读书,只有明白了这点,读书才有了好的开始。
比如
(1)为了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学习工具书(课本、各种考证等)。
(2)对生活本身及生活的环境充满好奇,从书中汲取知识,了解一切。
(3)不知道从哪里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看书。
2、明确目标,分解目标
知道自己为什么读书,然后就要给自己定目标,远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比如说我的目标是一生读1000本好书,假设30年时间,每年33本,则一个月在3本左右,平均10天一本。
什么书是好书呢?希望下次有机会分享。
what——读什么?
文学作品(非虚构)
传记(透过他人,了解自己)
工具书(要有自己的专精)
how——怎么读?
见幕布
how good ——读了有多好?
见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