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在《奇葩说》里面提及一个很燃的观点:当今社会,不断地让人增值的两种能力是演讲和写作。乍一听,很是激动人心,但是细想想,这说的不就是大实话么?
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表达能力。增强表达能力是为了沟通。让自己被外部所理解,自己也能理解外部,这才是构成一个整体。试问哪个时代的不需要这种的能力?我的表达能力是从一次次教训和尴尬中被锤炼起来的。
一、换位思考:珍惜别人的时间
我以前有个很不好的习惯,跟别人沟通事情的时候,总是喜欢从背景一点点讲起,生怕别人不清楚。这个习惯带到职场,就马上被狠狠地收拾了。有一次跟一位高级工程师商量事情,我吧啦吧啦开始将了一分钟,还没讲完背景,他就直接打断我了,“你不需要跟我说这些。你直接跟我说,你需要我做些什么事情呢?”当时那一刹那,我有点惊住了,不是被他打断而引起不快,是发现我刚才那一分钟的沟通,无用且无效。其实我们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打断别人的做事节奏,已经打扰到别人了,若是事情总说不到重点,是非常容易引起别人反感的。即使事前有预约,高效的沟通仍是很必要的。从那以后,即使是同一件事,面对不同的人,我陈述的侧重点一般都不相同。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节约大家的时间。
二、沟通不跑题:张嘴之前先打腹稿
工作上切忌用闲聊的方式展开沟通。闲聊,可以从天气聊到人工智能,从人工智能聊到上司的脾气。但是,在工作上,这不是主动申请免费加班的节奏么?我才不干呢。
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我往往在沟通联络(电话,邮件或公司内部通讯软件)前,先用一两分钟简单把需要了解信息写下来,或者最起码,在电话接通前的十秒到三十秒的时间,先在脑海中过一遍需要咨询的问题。当对方无意之中跑题了,我一般有两种对应方式:1.出于礼貌,我会耐心听他讲完(这通常发生在我不忙的时候);2.找个契机马上绕回我的问题上(比较常用的方式)。
三、区别对象:煲电话粥也是种乐趣
说了上面两点工作中的小习惯,有人估计会跳出来说,这会不会太“势利”了?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英文有一句话叫做business is business,可以理解为:公事公办,公私分明。工作的沟通的核心是:高效。省下来是时间做什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啊!和好朋友海聊啊!我就有一个好朋友,平时很少见面,但是每隔一两个月,即使见不着面,也要聊一个很长很长的电话,这是乐趣,这与我所说的高效也并没有矛盾的地方,不是么?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