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到worfcon的一篇推送,讲费曼技巧。
费曼技巧是种非常实用的方法,不管学习哪类知识都可以这个技巧来验证自己是否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偶然发现了一个学习公式,这使得他能够比其他人更好地理解掌握某些知识。
这个公式就叫做费曼技巧,且极易掌握,分为三步,是酱紫滴:
第一步:教给孩子。拿出一张白纸,把你想要学习的科目写在最上面,然后写下你对该科目所了解的内容,想象如果你需要把它教给一个小孩子,不是你某一个聪明的成年朋友,而是一个八岁的孩子,刚刚有足够的词汇量以及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来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关系的孩子。
第二步:回查。
在第一步中,你将会不可避免地碰到一些困难,因为你的知识体系中会遗漏一些重要的点,你无法对那些知识作出解释,或者你只是不能整合一个重要的概念。第二步是及其珍贵的信息反馈过程,因为你会发现自己知识体系的边界,这时,学习才开始。回到原始材料中重新学习,直到你可以用基本的语言解释它们。
第三步:整理并简化
现在,你已经拥有了一套手写笔记,再检查一遍,确保你没有借用原始材料中使用过的术语,然后把这些笔记整理成一个流畅的,简单的故事。大声把故事读出来,如果其中的解释还不够简洁,或者听起来有些令人困惑,那么这就代表你在这一领域的理解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工作。
第四步(可选):传播
如果你想要确保自己的理解没有出现偏差,那么讲给另一个人听吧(最好是些许了解该科目的人,或者真的找一个8岁的孩子!)。对你最终的检验便是你能够将该知识传授给另一个人的能力。
看到我就乐了,这个学习方法就是教会人如何当老师呀。
话又说回来,当老师也是学会学习一个不错的路径。
我的学习之路看起来比较顺(平)畅(庸),一直按部就班到研究生毕业,直到当了两年老师,才发现,原来自己根本不会学习。
当老师的经历才让我真正学会了学习,输出才是检验输入的唯一标准呀。
备课是"教给孩子"和"回查"交替进行的过程
中小学生一节课只有45分钟左右,那么备一节课需要多久呢?资深教师大概半天就好,年轻教师则要花费几天甚至一周,还总觉没有备好。
相信每个教师都有脑袋里放电影的能力,在自己搞清楚所有知识点之后要写教案,写教案的时候会脑子里一遍又一遍试演讲课的情形。
如果到某一处卡壳了,那就是这个知识点自己还没有理解透彻,或者方法不对。这就需要继续学习和修改。
如此往复,直到脑子里可以如电影一般把课程预演一遍。
讲课是知识的整理简化和传播
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报道,说一位经济学家给自己上小学的孩子做课件,他觉得比给大学生讲课要难。
这说明一个道理,深入浅出并不容易,只有水平足够高的老师才能轻松的做到。
课堂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玩儿着就学会了。
有位老师说过一个标准,那就是,不同学科的老师听课时听懂了,那这就是一堂好课。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要讲授的知识整理成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有悬念有高潮有结局。
如果学生听懂了,那么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如果把这次授课必做学习的过程,那么这个知识就算是掌握了。
还有一些学习的小门道
"备"="背"
有些老师讲课不看教案,很轻松就讲出来,还引人入胜;有的人演讲完全脱稿,声情并茂,非常成功。
其实,这都需要一个笨办法,那就是背。
你感觉到知识已经掌握了,但是说不出口,说明还是不够熟悉,这就需要一点苦功夫了。
你看起来的毫不费力都源于背后的加倍努力。
重复的力量
教师们大都会有公开课或者教学新秀评选之类。
我讲过一节比较成功的公开课,后来分析原因,是因为在周五讲,而之前,我已经在别的班讲过四遍了。
这个算是碰巧,同组一个优秀老师从来都不会试讲就直接讲公开课,但是她会提前在脑子里过很多遍。
问题导向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是很有效的。
教学目标,学生易问易错的的点都要提前列出来。
正如我们学习某种知识的时候,带着问题学收获会很大。
如果你会在选择学习方法上纠结,那就先试着用当老师的办法吧!试着把知识讲出来,多讲几遍,学习效果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