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鸟敢侃にほんご
很久以前寫的。各種亂噴-_-!
大家知道,日语是从汉语演变过去的。那,你认真研究过汉语有什么特征吗?日语有借鉴些啥吗?
我们先来看几个汉字。首先是“步”。请看这“步”的甲骨文:
左脚一跨,右脚一迈,这就算一“步”。
再看“水”:
这就更形象了,一看就知道是条河。河心主流湍急,一笔拉通;左右侧流水缓,断成几笔。
再看“川”。“川”本意是水道(古时以水为名,如洛水、汉水、汝水),但不含水体。所以古人在水字左右各添一笔,画成两岸,这就表示水道。
最后看“衍”字,衍其实通湮没的“湮”。你看“衍”的篆文,水漫十字街头,是不是很形象?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汉字是象形文字(虽然好些汉字也有声符,但更多的是对自然、对生活的临摹、简化),而且汉字是有故事的文字。正如流沙河在《白鱼解字》序中所写:
一个汉字就像一台机器,能拆解成零件二三,零件组装配搭各异,造出许多不同的汉字。
我想,这就是汉文化底蕴的一种成分吧。
相形之下,日语就是一门毫无美感、只有拿来没有故事的语言来。就拿日に
本ほん
这样的汉字来说,日本社会保留了近两千个汉字(有的有一些变化,并不完全是繁体的样子),但这些汉字发音与汉语中的本音相去甚远,需要假名(相当于日本的本土音标)来注音。而现在又习惯用罗马音(相当于国际音标)来注音。所以,对于一个初学者,脑子里得转换两次才能把一个汉字读出来。
要借鉴,就按照通行标准,非自己搞一套,混杂各种东西,弄出个“四不像”来。这套东西冗繁也罢,功能上不能缺胳膊少腿啊!日语在音素上有重大缺陷。它每个语义上的词是由多个假名构成,每个假名又遵循“辅音+元音”的模式(有的不含辅音)。所以,日语中没有/t/
, /l/
这类尾音,只能用/te/
, /lu/
等代替,而且很多音也没有。比如《叛逆的鲁鲁修》这部动漫里面,ルルーシュ
的公开身份是叛军头目zero
。在日语里,“零”是外来词,一般用片假名注音。但日语中没有/r/
的音,只好发成这样ゼze
ロro
。我们再来看看汉语是怎么处理外来语的。talk show
被译为脱口秀
,Benz
被译为奔驰
、Coca-Cola
译为可口可乐
、subway
译为赛百味
……不仅声音相近,而且意思贴合。日语就做不到这点,因为多数假名仅仅是个注音的工具。
现在我们介绍一点假名。刚才提到,假名就相当于汉语的音标。假名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这就好像英文字母的大小写。这倒无可厚非,关键是假名有五十个之多,这样平假名和片假名加起来就有一百个,还不算浊音、半浊音、拗音、促音、长音、拨音这些变形。你见过什么语言基本要素有一百多个的吗?英语有26个字母,汉语只有一
丨
丿
丶
乛
……这是日语繁杂的一面。
五十音看起来很吓人,模式却很简单——“辅音+元音”。元音只有あ
ぃ
ぅ
ぇ
ぉ
五个,再用辅音k-
, s-
, ……去拼就好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坐标系,横轴上有十个点位,纵轴上有五个。以平假名为例,坐标(n, a)
就对应假名な
。平假名是取汉字草书的一部分演化而来,而片假名则取自楷书。之所以只取一部分是怕汉字太复杂,吓退了日本贵族认字的热情。可见日本人的先人板板们对自己的子民多么没自信!
再来看日语的语序。汉语采用“主谓宾”的语序,而日语则是“主宾谓”。一个句子传达意图最关键的是谓语。把谓语放最后,该是多不合理的设计啊!这就好比一个人说「我们一会去那家呃就是上回我们去过的那家,想起来没,对对对,就是那家,东西吃」。前面罗里吧嗦半天都不知道重点是想表达个啥。
而且日语并不是通过语序来确定成分,而是通过で
に
を
は
と
……等 paricles [1]来标识。也就是说,原则上,一句日语的成分越多,表达会呈阶数级O(n!)
增长😱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日语语法看起来这么繁杂的原因吧。强烈推荐大家看看这两篇美国人写的日语语法「The Surprisingly Simple Logic Behind Japanese Sentence Structure」、「Making Sense of Japanese Word Order – Think Outside-In」,超级透彻。
综上所述,日语是一门三流设计师东拼西凑拼出来的语言。它的模式很简单,一眼望穿,却非要穿一件冗繁厚重的马甲,浑身散发着土豪气息,让人轻视。语言本没有好坏,但一门没有故事的语言实在不能让人敬佩。
哦,对了,我没说过我连五十音图都忘了吗?
-
我觉得应该把 preposition 译为「前置词」,而不是「介词」。这样更能揭示它的位置 & 作用的范围。那么我就会把 paricles 译为「后置词」,与之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