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班主任,常常为准备班会课而想破头脑,却没有想出可行的方案。怎么办呢?其实应该转化思路,班会课是教育的机会,并不意味着就得由班主任来主持,班会课也可以是学生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而且,班会课真正发挥作用的时间,并不在这短短40分钟,更多是在班会课的准备过程。
我们不妨设计一些有创意的班级活动。活动的策划、准备和实施过程,都是学生锻炼的好机会。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信和优势,这便是班级活动的价值所在。
您有这样的创意活动吗?欢迎分享
我姓吴,但我的学生喜欢叫我“花”老师。说到“花”老师这个名称,这可是学生给与我的最高荣誉——这可不是说老师如鲜花一样美丽,而是老师的教学“花招”不断,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快乐。这可是作为“花老师”的我最津津乐道的事情了。因为我常常这样对自己说:我多么幸福,我拥有一个班级,我能把我的教育设想或是创意用在我这一个班级孩子的身上,我能从他们的笑脸中,从他们的成长中感受到我的价值,我工作的意义!
说到我的“花招”,其实也非常简单,归结为两个字就是:用心。凡事就怕用心,只要一用心,事情肯定做好,总结下来,不外乎两点:
花点心思在课堂
课堂,是我们老师进行教学的主阵地。纵观我们课堂的模式,可谓是大同小异。如何让课堂充满自己独特的风采,彰显一种蓬勃的朝气和活力,这是我不断摸索和反思的问题。经过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微笑和幽默”可以成为教学的润滑剂,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及文本的距离,让孩子更愉快地接受知识。
记得我在讲授《回忆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就以“幽默”为润滑剂,让孩子们很快领会了文章内容。这篇文章条理非常清晰,作者萧红回忆了鲁迅先生的三件事:做客、读信、踢鬼。在让孩子们自主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提出了这个问题:这篇课文讲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让孩子们回答的时候,有孩子就说了有五件事,多出来的那两件事是什么呢?一是文章刚开头介绍的鲁迅先生的笑声,二是他走路轻捷的样子。对于这个错误的答案,我没有明确的指出来,而是“哈哈哈”大笑了几声,随后又快步在讲台上走了几步,随后问道,请问老师这样的大笑和走路是事情吗?并及时向孩子们讲解了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不能算是事情的道理。刚开始孩子们都被我搞笑的动作逗乐了,随后就明白原来老师是想给他们指出错误之处。这样以来,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就被调动了起来,你还别说,到下面的四人小组自主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孩子们可认真了,一堂课似乎是一转眼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