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已通家属及本人同意公开
1
学生背景
A同学,10岁四年级男生,入学扶禾心理教育4个月。
经家长入学时陈述以及入学后为期15天的测试与观察,该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行为障碍。喜欢到处翻东西和拿东西,会趁没人的时候翻其他人的书包、课桌;有偷拿东西的癖好,好几次因为拿同学东西被抓。
2.人际关系不良、人际交往技巧不足。被班上同学排挤、被叫“小偷”,同学不愿意和他说话,被同学孤立排挤。
3.亲子关系不良,家庭氛围紧张。父亲因为工作经常出差不在家,母亲在外地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母很少关心过问孩子的生活情况;父母因为孩子偷东西的问题发生过几次争吵。
4.学习障碍。上课不听讲,开小差,扰乱课堂纪律,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
2
咨询分析
原因分析
a. 严重被忽视,缺乏关注。父母因工作的原因,满足不了孩子的内在安全需求,缺乏亲子间的沟通技巧,是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孩子希望通过不当的行为引起父母、同辈群体的关注,如偷东西。家庭温暖缺乏,造成情感淡漠,共情能力较弱。
b. 人际关系差,无归属感。渴望在人际关系中得到得到关注、关爱,但不擅长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在行为上表现相反,导致交友困难。
c.认知歪曲。现实检验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不足,经常根据自身感受判断外部环境,且对外部环境较多是负面体验,在这种情况下,A同学经常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认为外部环境在针对、迫害自己。如该生偷东西被发现后被同学鄙视,被老师批评,认为老师同学是魔鬼,过来折磨自己的。
d.认知偏差。在深入心理咨询后发现,该生认为自己家庭经济十分差,父母外出工作原因是因为家里穷,实际该生家庭经济水平良好。该生无法控制偷窃行为,经常感到内疚的情绪,这种行为与偷窃癖相似。
判断依据
1、临床观察(新生入校后的反应、心理咨询的动机、人际沟通中的表现)。
2、父母对孩子情况的详述。
矫治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其自我和周围进行认知分析辨析
2.精神分析探索深层原因
3.建构学生力量感
4.抗挫折训练
5.情绪控制训练
6.人际关系技巧训练
3
调整历程
1、通过心理疏导,重新建立学生认知,戒除偷窃行为,调整亲子关系。
首先,与学生做初始访谈,确定整体咨询目标为戒除偷窃行为和找到亲子关系缺失的原因。
其次,帮助学生梳理该生的人际互动模式以及过于偏执的歪曲信念。带领该生回顾过去以及现在发现的问题,观察该生对这些问题的反应。同时,探究该生偷窃行为的深层原因,找出源头。
然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平时和文化课老师的教学互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通过心理教育、情商辅导、情绪疏导结合日常行为训练控制,指导学生增加对情绪的理解和觉察以及管理、提高自我觉察、提升行动力的技巧,并让该生运用在实际学习中,纠正学生认知,提高学生自控力,改变学生行为。
2、夯实基础知识,重建学习信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帮助Y同学补习落下的知识点,夯实各学科的基础,为返回校园做好准备。
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3、通过行为训练,增强环境适应性。
行为训练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惩罚等方法,强化和塑造良性行为,戒除偷窃行为。还包括:
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友爱同学,相互帮助
遵守学校作息时间,养成良好遵纪习惯
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4、兴趣爱好培养
艺术类课程:音乐/美术/钢琴/吉他/舞蹈/书法/演讲等
体育类课程: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桌球/跑步/跳绳/自由搏击/瑜伽/健身等
益智类课程:棋类/推理/阅读/活动/手工等
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从培养孩子的思维上面讲,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思维,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会认真探索、钻研、寻找答案直至解决问题。
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使孩子在生活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强地走下去。
4
后期反馈
父母反馈:A同学在新的学校已经上学了,有时还会跟自己分享学校的事情,不开心的事情也会和妈妈说,不再藏在心里了;在家里还会拖地、叠被子,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说这样能够帮到妈妈。很高兴孩子能有这么大变化,感谢扶禾。
A同学自述:来到扶禾后,一开始是非常不开心的,但是经过老师同学帮助,渐渐融入了扶禾,在扶禾这里体会到有朋友的快乐感,学会了如何正确交朋友,对待同学。正常上学后,也找到一两个较好同学。
对于之前偷窃行为,A同学还是会感到自责,也知道通过正确的方式获取财富,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同时重新认识自己家庭经济情况。A同学自述,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去到新的学校后,也没有再拿过同学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