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详细列举一个你的困惑?
1、我知道孩子在能力上的提升是有一个说到到做到的反复过程,事先预防也很重要。对于7岁、5岁的孩子制定规则,具体哪些形式的相应惩罚是不会伤到孩子。(比如孩子们一起外出在车上就是会说着玩着就打闹起来,说过很多次坐车需要注意安全,不能影响开车的人之内的,可是每次坐车打架争吵后,就是说教,说后果就是下次妈妈就不带出来玩了(这是我理解的直接后果,什么不让看电视或其他都是逻辑后果,孩子有时会抵触情绪大)
不好意思再多提一个
2、再给孩子们制作规则的时候,是发现问题及时的提出规则,还是全家一起会议制定,每天会发现孩子们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没有规则引发的问题,家里孩子多,如果就发现问题的孩子提出规则,其他孩子又不知道,依旧会不遵守规则,后来想办法让他们拿些喜欢吃的零食开“茶话会”抛出孩子在家里问题,让他们想办法给出解决方案,哥哥还可以参与讨论,弟弟基本就是听着就玩自己的事情或跟哥哥玩起来,规则讨论不下去.......
2、你在儿童情绪力提升课程中的收获有哪些?
1、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问题之后,不会本能的就去指责和抱怨,现在会去思考为什么?在听多子女这一课时,老师说处理俩孩子之前矛盾的两个注意事项(一、在处理情绪时,一定要跟哥哥或另一个孩子说一句,让他感受到我也是爱你、关照你的,二、就是不论谁的过错,都要尽量客观不评判站在俩个孩子之间),之前我们每次处理哥哥弟弟情绪时,因为每次都是弟弟哇哇大哭,哥哥就跑的远远的,然后家里其他大人就会跑过去抱着弟弟安慰他,弟弟抱在怀里,嘴里去指责哥哥,虽然都是无意识的,但是就因为在处理孩子间的矛盾没有方法,不知道给孩子心里留下多大的失落感,而我们在这样的处理方式下,却还想着哥哥要懂事要爱弟弟们,越过自己的感受去同理他人,孩子基本做不到
2、哥哥有一个情况是我和爸爸很头疼的,就是什么话不会明说,不合他意呢就会看他很压抑很难受的样子但就是不会将内心的话直接说出来,任何情况下都是这样,我们从未想过是我们的教养问题,总觉得这个孩子天生脾气秉性怎么会是这样,又担心他以后社交这样会很吃亏,看见他这样就是着急指责,就是不会去思考他之所以不会表达内心想法背后的原因。现在知道了,就是因为这个孩子太懂事,会在意考虑其他人的感受,所以才会那样表达。我们要想让孩子敢于表达,自我表达能力要提升,就要给到他支持
3、在孩子有冲突的时候,特别是自我冲突,原来的应对模式都是直接给出解决方案。比如孩子上些体验兴趣课觉得很无聊,如果换作之前思考的方式,就会想着反正是体验课,既然他不喜欢就算了,现在会觉得让他去体验这个不喜欢并想办法去适应这个不喜欢也是一种成长,和自己不太喜欢的人玩、干一些不喜欢的事,不是退缩或者逃避,而是去适应。现在我会回应“是吗,你不喜欢上小歌星课,他会让你感觉很无聊,那你是整节课都不喜欢还是某一个部分不喜欢呢”他回应“部分不喜欢”我问“哦,哪一部分呀”,他说“就是人太多,有人不遵守纪律,其他还行,”我说“哦,那你觉得不喜欢的那部分有什么好办法吗”他说“喔,妈妈我知道了,现在不告诉你。”然后就开心地去上课了。现在会这样帮孩子捋清思路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