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挤出时间陆陆续续终于把《曾国藩传记》读完了,自古以来,能让人念念不忘的往往是聪明绝顶、才华横溢的人,然而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很笨的普通人最经典的逆袭案例了,通过刻苦努力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下面我与大家简单聊一下曾老板这个人。
一、曾国藩到底有多笨?
有一天黄昏,他坐在书桌前背《岳阳楼记》,有一个小偷,潜入他家,爬到房梁上,准备等这家人都睡着了,下来偷东西。结果没想到,曾国藩这篇课文怎么也背不下来。小偷在房梁上睡了两觉了,醒来一看,曾国藩还在那儿背呢:“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听来听去,连小偷都背会了。到后来,小偷实在忍无可忍,从房梁上跳了下来,指着曾国藩的鼻子,破口大骂:“就你这个笨样,还读什么书?你听我给你背一遍!”说着,从头背到尾。然后,一甩门,扬长而去,留下曾国藩在屋里目瞪口呆。
与同时代的精英比起来,李鸿章十七岁中秀才,左宗棠十四岁中秀才,梁启超十一岁中秀才!难怪梁启超说,就连科举考试中最低等级的秀才,曾国藩还考了7次。
二、曾国藩到底有多努力?
科举失败之后,他一头钻进书房里,反思自己这么多年读书考试的经历,要找出失败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自己太笨了。连续六次考秀才失利,这让曾国藩确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虽然自己有着极强的进取心,但是上天没有给自己一个与雄心相匹配的聪明的大脑。
解决自己雄心与头脑的差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他要破釜沉舟,再一次发奋,挽回自己的颜面。
他把自己历年的考卷和那些模范试卷放在一起反复对比,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
看来看去,曾国藩总结出来,自己的主要问题在于写东西过于拘谨,过于重视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
那么,接下来,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文章的大局观和整体气势上下功夫。
道光十三年,曾国藩又一次踏上了科举之路。这次入场,曾国藩自信已经找到了作文的门径。通过苦苦反思,曾国藩悟到怎么写文章,才能表达自己的真见解、真感觉,把道理讲通讲透。
看过考题后,曾国藩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急于下笔,而是先默坐思考了半个时辰,在胸中构思好了整体脉络,然后才一股一股地展开,最后在文笔上细细打磨。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曾国藩果然中了秀才。掌握了考试的诀窍,写应试文章越来越得心应手。紧接着,他又中了举人。
事实证明,被主考官公示批评,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考进士虽然有些有波折,但最终还是高中,并一路顺利地进入翰林院。
这样,曾国藩就在仕途上获得了一个绝佳的起点。
艰难的科举经历对曾国藩是一次极好的自我教育,不仅强化了他“愈挫愈奋”的性格特点,还塑造了曾国藩独特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尚拙”:崇尚笨拙。
作为一个笨人,曾国藩发现下笨功夫有下笨功夫的好处。
第一,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更肯付出。
第二,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多,总是失败,因此“逆商”比较高,抗打击能力特别强。
第三,笨拙的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
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结果走不远。所以,“笨拙”看起来慢,其实越到后来就走得越快
这是曾国藩一生成功的秘诀。
三、曾国藩有多自律?
志学做圣人后,曾国藩给自己立下了十二条做人的规矩和课程的标准:
一是整齐严肃,做事专心;
二是每天早起,绝不赖床;
三是每天静坐一个小时,不要天天处于浮躁状态,被事务牵着走;
四是读书不二,不读完这本书,绝不摸下一本;
五是每天读史十页;
六是谨言,时时警惕不乱说话,每句话都要慎重;
七是养气;
八是保身,节制欲望;
九是每天记笔记;
十是每月写几首诗、几篇文章;
十一是每天练半小时的字;
十二是夜不出门,天黑了就不要出门找朋友瞎玩。
四、曾国藩如何从文官做到武官?
他由没有带过一天兵,打过一次仗的文官,做到了建立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湘军的出现,是曾国藩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它不光改变了曾国藩个人命运的走向,也改变了整个国家的走向。曾国藩身上有着突出的试验精神和开放态度,凡事总愿意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勇于尝试,勤于尝试。做事讲究身到、心到、口到、眼到,特别强调要“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插图]。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建成十营水师。曾国藩建军,确实筚路蓝缕。
预知曾国藩后续如何,我们明天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