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读后感

这个假期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读完了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三百多页,不到两周看完,对于看书比较慢的我来说,算是快的了。

这本书是在城市书房无意间看到的,大概翻了翻,很能看得进去,是关于计划生育的,也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遂带回家来看。

文字质朴而不乏幽默,故事生动且接地气,感情真挚又冷静客观,里面有我出生前不曾知道的事,也有我出生后亲历听过见过的事,身临其境,一看停不下来,趁孩子睡着时看,孩子写作业时看,孩子看电视时看……

感慨妇产科医生“姑姑”传奇而坎坷的一生,她英雄般地出场,大刀阔斧地接替接生婆接生,一双妙手挽救大量妇儿性命,这时候的她浑身自带光芒;文革中因未婚夫叛逃经历羞辱和批斗,让人心疼不已而替她愤愤不平;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初期,她的严格执行、铁面无私,又让人望而生却。看到小跑的妻子王仁美因堕胎而死在手术台上,不禁泪流满面……她还期待着和丈夫一起到北京生活,她本可以活着……这个时期的“姑姑”冷漠得可怕,又坚韧得可怕,被人刺破双腿,鲜血直流,依然冲在前线,心里竟有些恨她,但想想她有错吗?她只是想尽一切办法在执行政策而已。

就像她说的有些事情总要有人来做,如果人人都不执行政策,国家人口又如何能够控制。只是面对无辜的生命,政策的执行有时会显得冰冷。小人物的错往往要付出天大的代价,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他们头上就是一座山啊!相比之下,庆幸现在的孩子生在了好的时代。

“姑姑”的谢幕多少有些落寞,晚年的她变得柔软许多,曾经那么心高气傲的一个人嫁给了泥塑艺人,通过一个个泥娃娃来忏悔和救赎。

读完,心情是沉重的,里面除了主人公“姑姑”和“我”,还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小角色,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个普通人的缩影,经历过饥饿,期盼过富足,像我们一样憧憬着美好生活。

感悟颇多,奈何文笔浅陋,言不尽意,先写到这里吧。晚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知道为什么,读莫言的作品,总读不出庄严、神圣、顶礼膜拜的感觉。 《蛙》是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我带着朝圣的...
    萧风_8bd3阅读 647评论 0 0
  • 齐帆齐微课‖ 第三周主题打卡 读了莫言先生的成名小说《蛙》,我感触很深,先生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八十年代、姑姑为执行...
    寂夜难寞阅读 301评论 1 7
  • 其实是没有勇气去谈对莫言——这位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师的作品评头论足的,但想想最近读完的几本书中,这本的确...
    珙桐花的话阅读 161评论 0 2
  • 姑姑坚定又动摇的一生,坚定的信仰化作坚定的行动自觉,哪怕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那种极端的坚决已几乎看不到人性,却在自...
    赏心研究所阅读 260评论 0 1
  • 今天我想介绍的是这本书名为《蛙》。读这本书也是因为以前的一个朋友偶然之间向我提起过,当他说到这本书也写了文革时期,...
    甜甜泽泽子阅读 18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