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我”,亦是“非我”;我思是“我”在思,亦是“非我”在思“我”。主观非纯粹的主观,主观意识之中容纳了非我的客观存在。因为如此,主观意识和客观现实有了关联,主观意识可以认知客观世界;但另一方面,主观终究不同于客观,按道理来讲,主观的对于现实的观念只能反应和客观世界相互关联的部分现实,而不能反应完整的现实。
但现实却是:主观意识虽然不能认识完整的现实,却可以无限的接近客观真实。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没有止步于某个特定的阶段,这是很不可思议的。
自我和非我统一,但自我不同于非我。一方面自我只有认识自我的可能;但另一方面,自我只允许认识非我。自我不能感知自我,虽然自我拥有完全认识自我的潜力,但是现实并不能将这种潜力变现。自我唯一可认识的对象只有非我,但非我有别于自我,或者说非我对于自我并不完全的透明,主观意识并不能深入客观存在的内部去认识客观存在。但作为主观的存在具有完全的认识现实的潜力,虽然要将这种潜力变现需要无数年的时间,但至少可以不断的接近真实。这个世界如何将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化作现实,其原因何在?
存在即被感知,没有脱离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人在感知客观存在的时刻,被感知的存在显现为有,但本质为无;而自我的存在因为未曾被自我所觉知,所以显现为无,但本质却是有。而人在思想的过程中,非我表现为无,而自我显化而出。非我规定自我,所以非我虽然表达为无,但本质为有;如果非我为绝对的虚无,那么只有自我的存在,这是不合现实的。“我思”显露“我在”,我既然表现为存在,那么内质必为非我;否则自我和非我皆为存在,那么有必为实有,这是不合理的。意识分为意识本体和意识活动,动态的意识活动才是意识本身;意识本体只是意识活动的源头,而非主观意识自身,意识本体来源于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本身只是空无,唯有以主观意识为镜面,才能显化自身;同样主观意识自身亦是空无,其意识活动的本体源自于客观存在。“自我”非“我”,“非我”非“非我”;此非此,彼非彼;我非我,他非他。主观意识的存在和客观现实的存在,虽然不是同一的存在,却具备完全相同的结构形式;主观和客观不同,但主观理性同于客观理性——不是同一理性,却是同一理性形式。
我在非他在,他在对于我在不是完全透明的存在,主观意识不能深入客观存在当中去认知客观存在。但自我对于自我是透明的,自我对于自我具有完全认知的潜力;如果自我和非我具备同样的结构形式,那么自我只要对非我具有些许的感知,就能以某种同理之心进行自我反思——来认识客观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