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lf-pity",自怜。
这是今天我get到的新概念。
以前总以为“自怜”是一种对自我的宽慰,原来也可以理解为对自我的一种猛烈抨击。自怜即自己感觉自己可怜。
自怜情绪,在心理学中早有定义,自怜是建立于自卑心理上的心理平衡机制,发展出来进行对自己的自我安慰,自我照顾。
适当的自怜可以开脱自罪情绪或缓解孤独,过度自怜则使人陷于自我的世界,让人际关系变得更紧张。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在学校时和朋友们闹起一次矛盾。
当时只要三个人一起出去玩,而我总感觉自己是“多余”的那一个,当时我总是会在心理想,明明都是同一时间玩到一起的,为什么我成了“多余”的一个?为什么我总是被“忽略”的那一个?为什么明明是三个人的剧本最后变成了独角戏?
当时的我就是极度的陷入在“自怜”的情绪中,我总感觉自己的感受被忽略,不被在乎,所以我就和她们发生了从认识以来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矛盾冲突。
其中我清晰地记得一句话:“你不要把自己说的多可怜一样”!
当时听到这句话,就如当头棒喝,因为我完全没有意识原来我是在自己可怜自己,当意识到的时候,我产生了自我怀疑,在想“我真的在觉得自己很可怜吗?”,还是只想得到别人的关注,关注我的感受?
我现在想来是后者居多吧!
结果可想而知,那段时间为了不让自己再陷入这种极低谷的情绪中,我选择了转移目标,确却来说,就好像是一种冥冥中自有安排,我不是故意转移人际关系交流,而是那段时间自然而然我和另外一个人走的更近了。
可细细想来,这其中最大的因素是我自己的自卑心理在作怪,觉得自己很卑微,想要改变又无可奈何,所以转而用情绪表达来告诉别人。
心理学认为,自卑是一种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其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猜疑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
自卑心理可能产生在任何年龄段和各种各样的人身上。
自卑的对立面是自信,自信就是自己信得过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
别人看得起自己,不如自己看得起自己。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又说:"自信是英雄主义的本质。"
确立自信心,就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能力。
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似乎是谦虚,实际上是自卑心理在作怪。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如果我们能客观地估价自己,在认识缺点和短处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就能激发自信心。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船员,第一次出海,在航行的途中不幸遇到了狂风巨浪,帆船的桅杆被打得快要断裂。
他拼命爬上去加以整修,当他开始往上爬的时候,由于船只摇动得很厉害,加上杆子高,他又一直往下看,所以有好几次危险万分,人差点掉了下来。
一位老水手看到这种情况,对他说:“孩子,往上看,不要往下头看。”年轻人听了老水手的话之后,不再往下看,只是往上看。
结果天摇地动的感觉没有了,霎时恢复了平静。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即便自己不完美,人生不完美,我们也要保持一种“向上看”的积极心态,而不是顾影自怜,这样才能带给我们抵御人生风浪的力量,迎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高光时刻。
“自怜”不去学会自信。
自怜这面魔镜不能让任何人变成“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而自信的人自然而然会散发出最美丽又有魅力的气质。
自信更能够成就自己,让自己不断成长,当你不断越来越自信的时候,内心也会越来越平静对待外境的一切。
所以请你自信些!
“自怜和嫉妒,怨憎仇恨都是灾难性的思想状态,如果你能够避开他,你的优势就远远大于其他人,或者几乎所有人,因为自怜是一种标准的反应。”
——查理·芒格
我是小汐,很高兴你能看到这里!
坚持每天阅读
每天写日记和复盘
每天输出不少于1000字
在这里会分享我的成长故事,记录我的所见、所读、所感、所思、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