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上海印象

【原创】

魔都气象毕竟与帝都不同,摩天大楼扎堆到一起,对峙、对抗还是对话,由他们自己说了算。

但是他们所定义的繁华,就不是帝都那种平铺直叙的表达和脆亮的音调,而有太多款曲,与音节短促、塞擦音多的上海话,倒有一种奇妙的对应关系。

入夜以后,黄浦江东岸高楼就用霓虹灯全副武装起来,跳跃闪烁的艳俗风情,俾睨西岸那些仍在维持老式贵族作派的欧式古典建筑。

连江上的游轮都顶着巨大的广告灯箱。

第一次到上海应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是出差。跟同事去过她妹妹家。她妹妹嫁了个老外,在那个年代,涉外婚姻还是一桩稀奇的事。办签证的时候,工作人员很担心女生受骗,直到她拿出厚厚的一沓情书,人家才放行。她们住在当时的“上海新城”,这个名字我居然至今还记得,因为喜欢那个高耸的大门。住的都是老外,门卫和接线生都只讲英语。我去的那天晚上,她妹夫正和几个邻居组成的乐队在排练。纯粹是业余性质,印象中大家还喝了啤酒。这是他们的娱乐方式。

在那之前我抽空去了我姑外婆家,在衡山路一栋老式公寓,有带铁栅栏的老式电梯,和戴着白手套的电梯工。姑外婆老两口是老干部,待遇不错,但也就一大一小两间房,要住五口人,家里整洁拥挤,所有的电器上都罩着白色的勾花布。有单独卫生间,里面有个很旧的白瓷浴缸。有个阿姨,隔天来打扫一次。

以后每次到上海,总爱在路上闲逛,尤喜那种低矮的花墙,安静的小院里有安静的小楼,偶尔看到有人出入,像看了一个故事的开头。

闲逛总有惊喜。在有手机导航之前,邂逅过徐光启纪念馆、张爱玲故居、马勒别墅,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小店。

有智能手机之后仍可以维持闲逛模式,是在地图上随便找一个点,然后径直走去。

比如今天,找了一个叫“吾同书局”的地方,然后跟着导航走。

先是沿着黄浦江走,这个比较正常。然后,要过江!

不要紧,坐轮渡!

没有现金不能买票,但是可以扫码,把交通卡放到手机卡包里。过江统一两块钱。

乘轮渡的电动车和摩托车比人多。乘客不到十人,车有二三十辆。有人不熄火,尾气熏人。

渡江后,不久拐进小弄堂。似乎就在浦东那些利刃一样的高楼的阴影下,就是这样仅一庹宽的弄堂,房子只有两层楼高,破旧,虽然仍不失整洁。头顶上是晾衣杆,从两边二楼的窗户搭过去。水泥砌的水池修在弄堂两边,挤挤挨挨排成一排,大约是一家一个水龙头。房间通风和采光应该都不好,每家都开着门,只挂了半截门帘。有的门口飘出饭菜香,有的门口散发出老屋特有的陈腐气味。天黑了,路灯不够亮,王安忆的那些人物在弄堂里走来走去,面目模糊,但质感结实。

墙上刷着红底白字的标语:

“地块征收有期限 真情服务无止境”

“征收过程全透明 征收结果全公开”

走过“康家弄”,接着就是“花草弄”,然后,我发现自己到了城隍庙。“吾同书局”在旁边“华宝楼”三楼,是个卖文创产品的地方。与楼下豫园、城隍庙的热闹相对照,这里,没~有~一个顾客,除了我。三楼两个书局,就一个收银员和一个咖啡吧老板。

楼下,是像标本一样集中展示的小店铺,卖梨膏糖、五香豆、西洋镜等等,老上海的女人还是在香烟海报上微笑,这恐怕是最广为人知的上海印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微信公众号,ID:暮春的紫罗兰,文责自负】 上海之行,是早计划好了的,依然...
    暮春的紫罗兰阅读 1,605评论 31 89
  • 说起上海,首先会想到的便是许文强,上海滩的经典旋律也就自然而然的会回响在耳边!对于上海,最初的印象就是来源于小时候...
    阳光小妹阅读 694评论 4 1
  • 因为带队去上海复旦大学开展为期一周的领英人才培训,我又一次来到东方大都会上海。记忆中这次来上海复旦大学培训已经是近...
    心有流水阅读 1,115评论 1 12
  • 一周前墨×天气天气告诉我说,从27号开始会持续几天下雨,并且气温会降到30℃!!我的天啊!窝在家里这么久了...
    气吞云梦阅读 305评论 2 3
  • 好多朋友都说上海没什么好玩的,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眼里,上海不仅是一个具有现代感的大城市,还是一个文艺十足的城市,...
    魔都八点办阅读 89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