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找到你的优势定位
定位“理论”找准优势位置
你的产品是什么?你要塑造一个怎样的个人标签?
你需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优势,明确自己的站位。
引用运营领域的一句理论。如果你想要让一个产品的品牌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力,你就应该在你预期的客户脑子里,给你要卖的产品占据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地位。
如何定位自己?
第一步,你先做个自我分析,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也明白自己的短处与劣势。
第二步,在自己最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里,给自己设定一个长期目标。也就是明确你要在哪个领域建立个人品牌,树立怎样的个人IP。
第三步,拆解大目标。从终极目标里拆分出一个个较短时间内可实现的小目标,同时,罗列出实现这些小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
第四步,一个一个去搞定刚才列出的这些资源和能力,达成阶段性小目标。同时,在阶段性目标的执行中,要反复对照终极目标与自己的实际情况,检验自己的定位,不断修正与调整。
二、抢占强烈特征的个人标签
认知建设三步走
如何让人一看到标签就想起你?看到你就想到这个标签?
瞄准用户群,没有做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你需要对你想影响的人,进行认知建设,让人们接受你的定位。其次,你的表达和宣传要恰到好处、切中要害。
这就是在做认知建设,也就是对他人进行正向的、符合定位逻辑的、有目的的一系列增强感知的工作,来加深他对你的印象。
具体怎么做?有三步:
第一步,明确你想要影响的受众群体;
第二步,明确能够到达和影响他们的渠道;
第三步,在这些渠道上,反复地强化你的“人设”,也就是人物设定。
怎样选择发布渠道?
第一,对一些新出现的渠道,特别是一些大公司推出的新渠道,你要尽量在早期进入,这能让你比其他人更有优势。
第二,我们人人都有的一个渠道,叫“主场”,也就是随时随地的你自己。你就是自己的主场渠道。这是其他人认识、感知你的定位的最关键渠道。
主动引导,给自己贴标签
通过引导用户完成一个完整的使用过程,来建立用户对产品功能的认知,从而感知产品的定位。
同理心换位思考,思考别人是怎么参与“使用”你的,你就可以有意识地设计自己这个产品的“新手引导”环节,来展现你想要展现的“标签”,也就是你的定位。
划分展示渠道,用好朋友圈
不同渠道上的人,其实是你的不同特点的“用户”。
你能在长辈群里发荤段子吗?你能在讨厌熊孩子的老板朋友圈里疯狂晒娃吗?当然不能。
你必须要琢磨,如何能够在不同的渠道里,对不同的人展现出你希望给他们看的部分。
5个步骤,合理的整理你的渠道。
1.根据你对自己的定位,去设计建立别人认知的操作方法和展示的渠道;
2.划分这些渠道中,你所要展示的内容,以及内容所面对的对象;
3.花一些时间,去尝试对这些对象去露出内容;
4.等一等,看看别人是否接收到了这些内容,对待你的态度是否有变化;
5.强化那些带来正向变化的内容展示,弱化或修改那些带来负面变化的内容展示。
现实生活中,你是否有过划分不同渠道,向不同的对象建立你不同形象的经历呢?比如,你在微博、微信这样不同的渠道发布的内容一样吗?
或者你是否见过善于给自己贴标签、强化他人对自己品牌形象认知的例子?
三、持续展示,积累品牌效应
品牌积累与认知占位
为什么要深耕细作?因为一次性的、简单的建立认知是不够的。现在信息太纷杂,人们如此健忘,你必须得持续地输出和传播你的品牌标签。
可口可乐是个大品牌,人家做了130年,每秒钟在全球卖出2万瓶,但也不敢懈怠,到今天还在不断地做传播推广、做品牌文化。
巨大的品牌力量背后,是持之以恒的品牌建设和积累。你的个人品牌当然也应该如此。
持续的品牌积累,背后的目的其实是“占位”。市场竞争很激烈,不止你一个人想要树立个人品牌。而市场上可以抢占的定位有限,谁失去了关注和存在感,谁就退出游戏了。
被动地说,持续的品牌积累,是为了防御。但更重要的,积极的角度,品牌积累,是为了“蓄势”。 它能让你积攒足够的能量,做好准备,以便在遇到千载难逢的机会时,抓得住,跟得上,成就你的个人品牌大业。
持续学习支撑输出
怎么做持续的个人品牌积累?这就是我们说的,内容运营的功夫了。你需要在选定的定位领域和渠道里,做这么三件事:
1.持续输出内容;
2.持续地学习与积累;
3.戒断那些对你的个人定位造成冲突或干扰的信息,不要展示它们。
怎么持续输出呢?同样教你三招,你可以试试看:
一是敢于发表意见与承担责任。 对于你擅长的领域,不要藏着掖着,你做过什么,从中获得了什么样的经验与教训,应该多多和身边的同事、合作伙伴去交流。对于工作中你擅长而别人不太擅长的部分,你应该主动去帮忙,用结果去赢得他人的尊重。
同时,千万不要惧怕去承担责任,因为有个道理很简单,越是会产生影响力的事件,往往需要承担的责任就越大。
二是通过日常的积累,形成自己一整套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你可以拿一个小本子,每一天都做好记录。今天做了哪些事,这些事在明天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和影响。积累个一年半载再回头看,你会发现,你会在为人处世和工作中都积累出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
把这些东西讲给其他人听,获取他们的反馈,再来补充进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中去。
三是重复上述动作。
我要特别强调“持续输出”,这个动作其实是真正的核心。因为你要是仅仅通过外在手段营销和传播,但没有靠“持续输出”内容来积累个人实力,也就是所谓的“蓄势”,是无法打造一个长期的个人品牌的。
说完了持续输出,你肯定也意识到,持续输出的背后支撑力量是什么呢?是持续输入,也就是持续地学习与积累。
适当的做一些减法
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要想着什么都要做,而是想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如果有的信息对你的个人定位会形成冲突或干扰,要戒断,不要展示它们。
持续输出和持续输入,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奠定你在某一领域的个人影响力与个人品牌的同时,会消解你在其他领域的影响力和品牌能量。
哪个公众号让你印象特别深刻,能够一说出名字就知道它是干什么的吗?
你需要思考两点:
(1)为什么你会认为这个公众号是做这个的?
(2)你花了多长时间,或者看了几篇文章,开始对这一定位认可的?
想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你就明白了这一讲内容运营中的持续输出。
四、高手都要会的向外部借力
什么是借力?借力就是明确自己的需求,有目标、有策略地获取帮助,达成目的。它可以分为两种:
向热门人物和热门品牌借力,以及向热门话题借力。
像名人借力
向他人借力,尤其是向有影响力的人物借力,是有方法的。
首先,你要明确向谁借力。 怎么选人呢?想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提升你的影响力,有两种力量最好用。
一种是同领域的资深前辈,他能提携你,为你的品牌做背书;第二种是对你的影响力和品牌有需求的受众,他能作为你的用户,能帮你完成“口碑传播”。
选好了有影响力的人物以后,你就要想办法与这些人建立联系,深化彼此之间的关系了。
你可以持续输出观点,获得他们的欣赏和信赖。也可以做一些吸引注意力的行为,引起对方关注。
最后,要向他人借力,你需要洞察他人的需求,并且先想办法满足他人的需求,再请他人协助你达成你的目标。
向热门话题借力
学会向话题借力,你需要完成三步:
首先,对舆论保持敏感,随时知道什么是当下的热点。
其次,从自己擅长的领域,找一个跟热点能结合起来的角度,持续地发出声音,做出行动。
第三,将志同道合者转变成追随者或配合者。
借力是每个运营个人品牌的高手都具备的一种能力。在向热门话题和热门人物借力的过程中,有三个共同点需牢记:
一是要明确可借力的对象;
二是要学会洞察他人的需求,这样在合作和造势的时候才能抓到重点;
三是要有主动助人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别人请你帮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尽量给予帮助,毕竟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可能会需要别人的帮忙。
五、收集反馈,升级个人品牌。
数据化运营
正确的结果导向要做到两点,一个是“数据第一”,一个是“提出与验证假设”。但这都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你需要收集反馈,来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迭代你的个人品牌。
用反馈指导品牌迭代的具体实操步骤一般是三步:
1.利用好公开数据和手头已有的数据,找到数据中的变化和不寻常之处,试着分析原因;
2.有了对数据的分析,接下来要提出假设,拿出你对应的解决方案;
3.最后,验证你的解决方案,并且通过验证不断优化。
7-11的饭团销量
如何运用这三步来保证结果导向的正确性呢?
日本的7-11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集团。它在1980年代初就成为了日本首家引进POS机的公司。这可不是为了酷炫,而是它希望利用POS系统来更好地把握每个产品的销售数据,并分析数据变化背后的原因。
譬如说,某个7-11店铺前天和昨天的饭团都卖出去10份,但是今天卖出去20份。这个时候,不应该关注饭团的销量增加了,而要思考为什么饭团的销量会增加。
是因为面包缺货了,所以顾客没办法只有转向去买饭团,还是天气有变化,还是来店的顾客年龄和性别发生了变化? 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一步,找到数据中的变化和不寻常之处,并试着分析原因。
接下来,要进行第二和第三步,提出假设并通过行动方案验证和修正假设。 如果我是这个便利店的店长,已经拿到了销售数据,并且洞察到了一个可能性:今天之所以饭团卖得多,是因为面包没货了。
那么接下来,我就要证明这个可能性究竟是真的还是我瞎想的,怎么做呢?我们拿两天来验证这个可能性:
让第一天保持面包缺货,饭团充分供应,看看是否能够维持销量,甚至卖得更多。第二天,让面包充足,饭团也充分供应,看看是否饭团销量会降低。
那么,如果第一天饭团持续热卖,而第二天饭团销量降低,就可以得出结论:确实面包和饭团的关系是有你没我。以后想要拉动单品销量,就可以利用这个相关性来做解决方案。
而如果第一天饭团持续热卖,但第二天饭团销量依然很好。这个时候,相关性就不足了,需要引入其他的条件,继续验证,譬如是不是天气因素导致的。
同样,如果第一天饭团的销量降低了,第二天饭团的销量不管是否降低,都可以得出结论,需要引入其他条件来继续验证。
这里的要义在于,通过数据得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后可以拿出一些假设。而这些假设必须要快速地得到验证,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循环,假设——验证——执行——假设。
在这样的循环之下,我们就能最终找到数字变化的原因。7-11就会在下一次订货的时候调整订单,来适应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
列表收集你的数据反馈
小数据,也是有价值的数据。它甚至比大数据蕴含的信息更准确。 大数据是什么,数据太多了,一个一个看不过来,只好看统计,看大比例的人是怎么做的。但小数据呢?小数据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面对你的行为举止,给你的最真实反应。
数据只是工具,本质上,我希望你认真对待的是数据所代表的用户反馈。 哪怕你今天想要影响的对象只有一个人。(个人经验,这是最难的一步,说是成败在此一举也不为过!)
总结:明确定位—寻找优势—品牌扩建—持续发力,巧借杠杠—及时反馈,反复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