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习感悟

今天跟门诊看见很多焦虑和抑郁的患者有很多躯体化的症状。医生会根据她们描述的睡眠状况,饮食状况,情绪状况和躯体化的症状,对症下药,就好像发烧吃退烧药,有炎症就吃消炎药。这些药物只能缓解症状,如果患者的人格结构没有完善,本来就贫瘠的土壤得不到改善,那么再次遇到外在事件,又会激发出焦虑和抑郁。

有些人一直靠药物维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当患者感觉好点时,要求减药,医生就会根据患者当前的生活评估,有的学生高考刚刚结束,马上要进入大学的学习,所以医生不建议停药,这个阶段患者也面临着分离和适应的压力,如果减药可能会让焦虑加重或者抑郁复发。

除了靠药物改善症状,如果能接受长期心理治疗,改善她的人格结构,复发的可能性会降低。就好比,体质差的人通过坚持锻炼,改善饮食等提高自己的抵抗力,那么她再次患上感冒得可能性会降低。现实是很少有人愿意花钱做长期心理治疗,一是太贵,而是没那个耐心和意识,药物起效快,而且自己不用费力,心理咨询对于患者来说意味着直面自己的原生创伤,痛苦再次涌现,还要积极寻求改变。

这种状况好比像减肥的人,吃减肥药起效快,不费力,而运动节食是要主动承受痛苦的。人们更愿意选择药物治疗,甚至产生药物依赖,其实是在规避痛苦。有些人担心药物成瘾,是不明白药物成瘾的原理。

焦虑的根源是什么?抑郁的根源又是什么呢?很多患者既有焦虑又有抑郁。焦虑的根源是恐惧和不安全感吗?抑郁的人是躲起来了,从实际生活中撤离了。哪些人群更容易焦虑,哪些人更容易抑郁呢?

抑郁的治疗最佳方案是认知行为疗法,她们的核心信念是我是无能的。要与她进行思维的辩论,让其看见自己做的好的地方。焦虑和抑郁如此普遍,怎么能提高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呢?怎么提升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呢?这些都值得好好研究和学习。

心理治疗师们好比是急救队,忙着消灭症状,没有更多精力用来提升个体的心理素养。预防大于治疗,我觉得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多下功夫,比急救更重要。如何提升大家的心理素养呢?这是一个社会问题,结构性的问题。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烦心事,不能及时疏解,就容易产生情绪问题,时间长了就有了躯体化的反应。

我们会羡慕别人有钱,羡慕别人事业有成,羡慕别人学业有成,导致大家都过度内卷,向外求,压力山大。没有人因为身心健康而被羡慕。在学校上心理课学生觉得是水课不听,学校开的课时也很少,从上之下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工作重心还是在江湖救急,全面的心理健康有待得到重视。医院都承载不下了,要想从根上解决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是良药。

我们往往只看见外在有形的东西,无形的内在往往被忽视。

今天有个三十多岁的男患者在父亲的陪伴下就诊,他就好像十岁的孩子被爸爸领着来看病,爸爸不停的数落他,说他不出去上班,他也不觉得难堪,还笑眯眯的。看着让人匪夷所思,这个男患者又退回到了抑郁和原生家庭中,是他离不开父母还是父母离不开他,他为什么都没有对父亲数落的愤怒呢?他的摆烂是不是一种被动的愤怒和对抗呢?现实就是他潜意识想要的结果。

有很多患者是带着各种症状在生活的,好比有些人高血压,高血脂几十年,通过药物维持平衡。身心是一体的,今天有两个患者是因为身体的疾病产生了焦虑和抑郁的情绪,焦虑和抑郁又催生了躯体化的身体不适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3第一天听课 神经发育障碍 icd11包括以下:智力发育障碍,发育性言语和语言障碍,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发育...
    芷兰413阅读 51评论 0 2
  • 一、躯体忧虑障碍Bodily Distress Disorder 1、ICD-11的一个新类别; 2、除了ICD-...
    闻美心阅读 1,298评论 0 0
  • 今天天气冷的什么都不想做, 仿佛要冬眠似的. 工作热情也不是很高涨, 学生做实验,我就看一会书. <<少有人走的路...
    夏说心语阅读 77评论 0 2
  • 伊川王利珍坚持原创分享937天 咨询的第一步是要评估。这非常非常关键。来访者的问题应该是属于“癔症”。不属于心理咨...
    宛如初夏阅读 1,173评论 1 6
  • 一、概述 1、定义:一类复杂的心理-生理紊乱过程,患者非自主地、间断地丧失部分或全部心理-生理整合功能;在感知觉、...
    闻美心阅读 56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