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籍,视频,咨询等等,官方的,公司的,个人的,都在上传各式各样的内容,吸引者我们的眼球,而作为信息接受者的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哪种媒介,都避免不了直接或间接地被“忽悠”,无论推送里明确告诉你这是一篇广告,还是别人想要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不知怎么回事,头脑一发热就做了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一冲动就买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克制自己,而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也就是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在中国传统教育下长大的我们,“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这句话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到现在”听话“仍然是判断一个孩子是不是”好孩子“的标杆。这句话我是从小听到大,只要调皮一点,爸妈总会斥责“怎么这么不听话”,那个时候知道大人喜欢“听话”的孩子,所以即使有不同意见,因为不想让父母生气,也不会表达出来。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听话“,久而久之,很容易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拿不到主意,不敢拿主意,而如果有”权威“人士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的话,由于平时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更多时候就直接去遵从了。
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不是知道多少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理论,了解多少专有名词,而是在自己接受各种信息的时候能够沙里淘金,在讯息的海洋里要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摒弃杂质,主动思考,而不是如海绵一样被动吸收。久而久之,就不会很容易被“忽悠”,而且会变得越来越有主见。
今天我们来谈一下练习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找寻藏在文本里面的讯息。
无论是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是有的时候一句话,都含有说话人要谈论的核心问题,说话人的理由,和说话人的结论。
第一步,看文章或者听人讲话的时候,要去找信息里面要谈论的论题,以及对方给出的结论。
问题分两类:一类是描述性论题,一类是指令型论题。
如果有人问:这款手机是什么牌子的?
这是描述性问题,也就是说明事实性的内容。
如果有人问:应该买这款手机吗?
这是指令型问题(也就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那么会有人说:”你应该买这款手机,这款手机是苹果的,比其它手机好。”
这句话里面包含了说话人要谈论的论题+结论
论题:你应该买这款手机吗?
结论:应该买。
注意:
1:结论必须由其他的内容来支持才能称之为结论,这点在独立思考中至关重要,如果有人和你说:“你应该买这款手机”,这个只是他的观点,而不是结论。
如果一个人,只是跑来告诉你:你应该买这辆车,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人有毛病,因为这个人完全没有说明理由,因为对方只是提出了一个的观点,而没有通过理由来引出你“应该买这辆车”的结论。
2:“这款手机是苹果的,比其它手机好” 这个并不是说话人的结论,因为没有任何内容支撑这一点。
你会觉得,这个也太简单了吧,其实批判性思维并没有很多很难的地方,只是在一些情况下当信息很复杂的时候,就需要透过文本,去分析出到底说话人想说什么,而说的到底对不对,在不在理,我是不是应该听,那就要和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离和分析对方说出来的内容,然后加以思考,到底哪些对自己是有价值的。
第二步,找出原因
那么原因就很好找了:这款手机是苹果的,比其它手机好
而原因+结论就形成了一个论点:
也就是对方提出了你要买这款手机的结论,并列举出了原因。
那你要不要买呢?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离婚率的上升趋趋势使人们感到担忧。终于,心理学家找出了导致离婚的关键原因。他们发现遗传基因是导致离婚的一个重要因素,某些家庭比其他家庭更容易离婚。
尽管平均离婚率为20 %,心理学家发现如果同卵双胞胎中的一人已经离过婚,那么另一个人离婚的概率是45 %。另外一些已被证实的证据也说明基因是导致离婚的首要原因,这些证据来源于对双胞胎父母离婚率的研究。如果双胞胎的父母离过婚,那么这对双胞胎离婚的风险就上升10 %。
那么这个例子里面,我们需要梳理一下作者提出的论题,理由及结论
论题:导致离婚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遗传基因是导致离婚的主要原因。
理由:1 .如果双胞胎中的一个人离过婚,则另一个人离婚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
2 .如果双胞胎的父母离过婚,则双胞胎离婚的几率增加了10%。
你会发现,文本里面的论题和理由并没有很清晰地标注出来,而分离出论题,结论,理由是因为便于判断结论是否能对上论题,理由是否又能证明论题,对方的论点是什么,想要说服你相信怎样事情?
之后,我们会继续讲解批判性思维,怎么去分析理由的合理性,以及怎么判断论点是否合理,当年能够做到分离文本里面的论题,结论和理由时,你很快就能做到独立分析和独立思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