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近50岁的大哥,找我咨询社交恐惧症的问题。这位大哥在国企上班,由于年龄原因,虽然没有退休,但也被安排到二线工作,所以工作轻松、工资待遇也不错。
最近他不敢和别人交往,老远看到人,就觉得浑身紧张。一开始害怕见到熟悉的人,现在是见到陌生人也不行,以致于都不敢出门了,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我刚开始以为,这位大哥由于被单位调到二线工作,内心失落,导致人际交往障碍。经过深入咨询才知道,根本不是那回事。
原来是,这位大哥在一次和朋友聚会的时候,被朋友半开玩笑的说到,他的脸经常紧绷,面部表情不自然,给人一种严肃、不热情的感觉……,回到家以后,他老婆也说他的脸有点凶,不受人待见,于是他就记到心里了,一有时间就对照镜子看自己的脸,越看越觉得自己的脸不自然,为了不让自己的脸吓到别人,这位老哥又买了很多治疗社交恐惧和养成社交礼仪习惯的书来学习。
有本介绍社交礼仪的书中讲到,要拉近和别人的距离,赢得别人好感,需要主动和别人打招呼,首先要注意保持身体的放松,做好气息的调理,屏住呼吸,慢慢呼气,想象自己面部微笑的样子,然后挥手致意……,他对照书里讲的内容,进行练习,每次遇到人的时候,他就屏气呼吸,想象自己微笑的样子,然后主动和人打招呼,如果人家回应他,他就很开心,感觉训练很有成效;有的时候,他表现出微笑的样子,正想和别人打招呼,这时别人略微低下头或转脸,他就会把表情憋在脸上很难受。
他把每一次与人见面,都当成练习的机会,简单正常的人际交往,变了程序性、仪式化的教科书式的训练。一开始,还可以坚持,后来越练习越觉得自己难以忍受,每次见到人,就感觉气息不畅,面部僵硬,笑容凝固,而且外人看到他的表情,也感觉不自然,看到就低头或扭脸,故意躲避,让他更受不了,所以不敢出门。于是他就开始抱怨,别人不懂礼貌,瞧不起人,还联想到自己年轻的时候,脸皮薄,性格内向,错过了很多提拔的机会,没有申请到总部机关工作,没有提拔为领导……,越想越痛苦。
其实,脸皮薄,性格内向,这位大哥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那为什么年轻的时候,没有出现见人恐惧呢?
社交恐惧与求助者内向的性格是有些联系的,一般性格内向的人,遇事、遇人会比较敏感谨慎,导致在交往中总是过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关注自己的表现是否完美,因而容易产生自卑,导致自尊心受损。
但是,由于性格因素导致的社交恐惧,表现最突出的群体是青少年,尤其是一些刚刚踏进社会的大学生,涉世不深,对整个社会环境既充满好奇,又充满担心,而且人格、性格还不完善,处于塑造期,他们非常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因而在受到挫折时,极易悲观失望,自卑内疚,引发交往恐惧。
这种社交恐惧是个人成长的必然过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逐渐改善,所以,我们遇到中老年人社交恐惧的个案是非常少的。这位大哥年逾五十,导致他见人恐惧的原因,是他把与人交往的过程,当成了检验自己面部表情是否自然的方法和手段,他强迫自己练习面带笑容的和别人打招呼,别人回应了,说明自己面部表情自然,如果别人不回应,就说明自己面部表情不自然。照本宣科,教科书式的反复训练导致他更加焦虑和紧张。当然这与他的朋友和他妻子的引导暗示也有很大关系。
很多年轻的朋友,存在社交恐惧的话,往往建议他们进行系统脱敏,主动出击,越是害怕与人交往,越是鼓励他们交往。但是对于这位年逾五十的大哥,系统脱敏的话,真是太痛苦了,而且这位大哥改善交往的目的,只是正常的交际,不像年轻人一样,面临工作和社会适应,不改变,就影响就业、影响生计。
所以,我建议这位大哥,不要做出任何改变,顺其自然,就告诉自己快五十岁了,自己大半辈子,都是这样过来的,现在刚刚退居二线,本应该颐养天年,还在乎什么面部表情,不愁吃不愁喝,不该谁也不欠谁,凭什么要强迫自己去强颜欢笑去和别人主动打招呼,以后就告诉自己:自己就是大爷,别人爱搭理就搭理,不搭理拉倒……。
说到这里,大哥忽然觉醒了:对啊,我大半辈子就是这样过来的,凭什么我非得主动给别人打招呼,别人为什么不先给我打招呼呢……,大哥越想越明白,最后咨询完,大哥说,以后,再也不看关于社交礼仪的书了,后半辈子,自己怎么舒服,怎么过……!
(个人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