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情绪、管理情绪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往往只有人们意识到某样事物的重要性,才会认真对待它。从2000年到2020年,我国离婚率从0.96%一路高歌到3.1%。有人拿大环境反驳,近几年经济不好,但那只是影响结婚率。离婚率的升高既代表着世俗规则对妇女的压迫降低(因为以前离婚妇女受歧视严重),更代表着夫妻关系不和睦。

一起听一个故事:夜深了孩子们在打闹,咯咯的发出笑声。丈夫很生气:老婆,你就不能让孩子们安静点吗?妻子则回答:让他们玩一会儿,反正很快就睡觉了。故事中丈夫的潜台词是:老婆不懂体谅我,工作一天了我想好好的安静独处。妻子的潜台词则是:他又来了,天天抱怨个不停。如果夫妻二人不能很好的理解彼此的情绪并做出合适的反应,接下来的故事很可能是这样:丈夫握紧拳头恐吓妻子,妻子不得不屈服,让孩子们上床睡觉。积年累月的小事堆积,终有一天会爆发。

为什么不能好好沟通化解矛盾呢?因为二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要知道,专门存储记忆的地方是海马体,而记录情绪的却是杏仁核。现代社会注重合作,当我们与他人发生了冲突时,我们会倾向于安慰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虽然我们很快就能忘记不愉快的经历,但是我们的情绪却一直记得。同时,杏仁核会简单的将事物和储存的情绪的匹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看见某个人,某个东西觉得很亲切或很厌恶。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杏仁核也一样,存储的坏情绪越多,越容易泛滥。一件件小事的坏情绪积累,让你带着坏情绪的有色眼镜去看待对方,哪怕对方做的好觉得也就一般,做坏了的事情则被放大,成为一个大缺点。于是外人看来好好的一对夫妻,怎么说离就离了呢。他们都没有注意自己的情绪问题啊。

情绪促使我们做出疯狂的事情,天真直率小孩子会发脾气,将喜怒都写在脸上,而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间:外卖员去取餐,“老板,我的外卖订单做好没有?”。“快了快了。”“好,快点哈,我赶时间。”足足过了半个小时,配送时间已经超时,外卖员暴怒地将桌上所有外卖都推倒,坐在地上哭泣起来,呜呜呜~

情绪的力量好比大象,理智就是骑在大象上的猴子。我们纵然知道发脾气不对,吵架不对,但我们就是想这样做,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情绪,理智完全无力阻止。在清醒过来后,我们又对所做的一切后悔。

有人意识到情绪的危害,深深地压抑自己的感情,成为一个戴着面具的人,时间一长便迷失了自我,感到抑郁和痛苦不堪。

我们将意识不到自己情绪并管理自己情绪的人称为“情绪盲”,他们也许什么都好,但就是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这并不是个例,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宗教主义、亲族主义开始没落,个人主义逐渐兴起,沉迷于手机电脑的孩子越来越多。在以前,如果你伤心抑郁会有人安慰你,现在的年轻人更多只能自己面对,要是无法从情绪走出,跳楼自杀等事情就屡屡发生。

如何管理我们的情绪?

有很多方法,但都治标不治本。管理情绪的秘诀在于拥抱变化,广阔胸襟。我是主席,前段时间官员团队就花钱问题大吵一架,我都惊呆了,平时和和气气的伙伴吵起来这么凶。看着他们越来越凶,我很失望,我一直为之骄傲的团队就这熊样?我试着劝架,但不被理解。我越发感到委屈和愤怒,主席的权力原来啥也不是。后来,大家都平和下来,我们都反思自己,难道头马就不会犯错?难道头马一定不会吵架?但是我们在这个过程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想出解决办法,记住这次教训,以后情绪就不会这么激烈。

凡事不绝对,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会有结果;追求不一定被接受,但会更成熟。做好接受变数的准备,有个心理预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可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