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因为跟随一个喜欢的博主,遂注册了小某书。
不注册某音是我最后的倔强——可能和我早期通过朋友圈或者微博刷到的全是些不着调的,某浓郁地方口音的,伴随阵阵魔性笑容的,让我本能地排斥有关。后来有朋友推荐一些好的内容——确实,评价什么都应该客观中允,我是有点偏激了,但早期的观念一旦形成,就真的不想再为谁而改变。
好吧。以前我总不理解别人整天抱个手机边刷视频边痴笑,现在换我了——时间过得真快呵,刷着刷着,几个小时就没了。
一边安慰自己:不是也在同时学习吗?学别人的厨艺,学老师教跳舞、教水彩。。。另一边又为自己如此“堕落”而郁闷:好象最终啥也没学到,而且人也越来越焦燥,稍微长一点的内容都没有耐心看了,手一滑,就把它送走了。
当然,不能说完全没好处的,至少让我看到了更多的世界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看到一个56岁的退休“少女”,还真的挺疗愈的,再过5年后能有她的状态,我就非常满意了呵。还有我现在学的水彩课程,老师出身科班,下笔那是非常之精准,但看那么多人用不同的“土”法作画,也让人耳目一新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之赶脚,至于别人的生活——比如我向往的院子生活,虽然我现在不能拥有,但看到视频里那般真实的样子,就如临其境地仿若我也已经拥有过呢。
所以也在考虑把自己喜欢的周遭也能搬运上去一些,但我哪里会随便搬呢?接下来,准备报一个相机拍视频以及制作的班级,继续学习,希望磨刀不误砍柴功。
文字上也不会放弃日更。
两者结合起来才好。
然后提醒自己,还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不能因为容易得到的小乐,而耽搁了能给自己心灵安静的深层的那份大乐,虽然,后者要付出辛劳,还要时时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