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还觉得没事的时候喝点小酒是一件挺惬意的事情。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前的那些惬意逐渐的远离,取而代之的是面对现实中的挫折和坎坷。开始的时候,在挫折和坎坷面前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当那些挫折和坎坷变得像喝凉水一样习以为常,意识到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改变这一切。
在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我好像忽然被什么击中了似的,内心中产生一种下意识。这种下意识告诉我必须要做些什么,只有做些什么,才可以让这种意识对自己的刺激减弱一些。
可能这种刺激就是内心的呐喊声音,那种被击中的感觉就是在听到这种声音的觉醒。有了这样的觉醒之后,总是要做些什么,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内心的平衡,只有内心的平衡,可有可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某个层面上来说,我的这种觉醒来得比较晚,即便如此,我也感觉到庆幸,因为毕竟有了从以往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意识。今天回看过去走过的路,虽然说没有什么辉煌和荣耀,但是却有一种内心平静,这些平静是面对更多不确定性的自信。
其实,无论任何一个人,都会有一个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这是一个在人生历程中寻找拯救自己力量的过程。是这样的,没有人是天生的强者,任何一个强大的人,都是在获得一种力量的时候,才有了那种强大的自信。
在以前虚弱的时候,寻找了很多使自己强大的方法,可是,任何一种外力都只是暂时的,只有自己真正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很多时候,人们把希望寄托于别人的身上,殊不知,那些依附者是不可能变得强大,只不过他们附着在那些强大的事物身上,外表看起来强大而已。
那些真正强大的事物,即使是在更强大的事物面前,也仍然不会改变自己的强大,即便是在博弈中失败了,强大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如何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我选择了从书中寻找拯救自己的力量,从书中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在这些道理中纠正了我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个人将来会活成什么模样,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古人的认识已经过时,书中真正有的事物何止于此。
个人以为,书中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在这个平行世界中,可以找到我们的前世今生。最重要的是,从那些平行世界中,可以从中寻找到拯救自己的力量,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才是自己的主人,那些书中有很多的先知告终我们如何做人和做事,还有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在书中可以看到那些我们想要的生活,在那些书中的主人公命运中,可以让我们看到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书中的智慧足以让我们擦亮眼睛,看清楚未来的人生方向,有了书的陪伴,人生从此不再孤单。
当感叹命运多舛的时候,一本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就可以让我们鼓起走下去的勇气。当对人生产生无意义的虚无感的时候,弗兰克尔的《寻找生命的意义》能够帮助你找到人生的意义,从而在鼓舞中寻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某个角度来看,在平凡而普通的人生旅途之中,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西西弗斯,我们做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事情,被生活磨光了棱角。好像命中注定,但是,我们仍然有选择的权力,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过好那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生活。
当失去了人生博弈的勇气之后,可以从保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看到一个人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我们都是普通人,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到,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八十岁的杨本芬老人才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书,从《我本芬芳》这本书中,可以让看到父辈们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走过来的。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即便是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这是陈海贤老师在《了不起的我》书中讲到的话,是啊!既然有选择的权力,为什么在面对不如意的时候,重新选择呢,难道非要在一条错误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吗?
很多时候的事情,只需要转念一想,就有可能云开雾散,《转念之间》的作者原来是一个生活一团糟的人,当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的时候,她选择了改变。在经过了学习和改变之后,她把自己的改变方式进行了总结,并且帮助了很多与她以前一样脾气暴躁易怒的人。
某种程度上来看,我们并不是缺乏改变自己的决心,而是缺少改变的力量,乃至于常常会在改变之初决心很大,时间长了,慢慢的就不了了之,最后回归到原来的模样。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没有找到彻底改变的方法,所以才会总是原地打转。
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心想事成,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心愿,也需要付诸具体的行动。从书中寻找拯救自己的力量,首先就要有打开书的动作,然后让自己努力走进书中的世界,只有真正走进书的世界,才有可能从书中获得新的知识,在知识的滋养中获得改变自己的力量。
当然,读书也是有方法的,有了读书的方法再去读书,读书这件事就是变得容易许多,罗振宇老师的《阅读的方法》就是教人们如何阅读的书。某些方面来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科学的方法,有了方法的加持,心想事成的概率会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