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周轩羽坚持分享第714天20241009
当事人被问及自己对咨询的期望或目标时,他们的响应常不出这8种类别:(1)正向目标(2)负向目标(3)希望他人改变(4)症状(5)不切实际的目标(6)具伤害性的目标(7)我不知道或者(8)我不在乎。针对这八种响应,提出一些可行策略,以能使会谈产生具体包含特定行为的目标,并催化当事人的成功。
(四)用症状来表达的关注
从当事人所呈现与症状相关的期望中将能发展出目标。为了帮助当事人从症状中发展出目标,可以用界定出当事人希望做什么或感觉到什么来取代其对症状的经验,从而引导当事人对咨询目标进行概略性的描述。接着询问细节化问句,让当事人例举当他们走在达成目标的路上,会做、会思考的事情是什么。
比如“你比较希望感觉到的是什么,而不是抑郁呢?”
“当你要考试时,你希望自己是处于什么状态,而不是焦虑?”
“当你做些什么事儿的时候,你会让自己知道你是比较有希望的呢?”
“当你要考试时,你要做什么事情会让你知道你是镇定和自信的?”
(五)不切实际的目标
当被问及希望会谈能达到什么结果时,有些当事人会讲不大可能发生的事儿或办不到的期望“我希望父母破镜重圆”“我希望朋友能重生”。不切实际的目标需重新被建构,以确认来访者潜在的需求和目标。可以先问一下当事人“这个不符合实际的目标对他们的意义和帮助是什么?”
“让你的父母复合,对你的帮助会是什么呢?”
“这件事对你来说如此重要的理由是什么呢?”
(六)具有伤害性的目标
焦点解决取向强调咨询目标必须是当时的目标,而非咨询师的目标。如果当事人表达的目标实现后会违背法律,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伤害或不符合他们的最佳利益,咨询师便不会赞成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所以要运用一系列寻找解决之道的问句,将能确认出这些潜在的需求和渴望,进而帮助当事人重新建构或界定出健康的咨询目标。
例如“你想要被退学的理由是什么呢?”
“你是不是也在说,如果你在学校能够更努力尝试,却表现的更好,你就会更愿意留在学校里继续读书呢?”
“可不可以说,你的目标是你想要了解如何在学校变得更努力,去尝试表现的更好呢?”
“当你能更努力的尝试,第一个线索会是什么呢?”
这个示范如何仔细的注意到当事人透露的线索,运用这些线索的信息,将无效的或有伤害性的目标重新导向为有效的目标。
(七)回应“我不知道”
当你询问当事人当前的咨询目标为何,得到的回答尝试“我不知道。”得到这个回答时,许多咨询师会有“卡住”的感觉。运用假设性的“如果”问句——如果你真的知道,常会帮助非自愿来访者发展出目标。
“如果你真的知道”
“如果你真的有些头绪”
“如果你可以想到的话”
“如果你能猜出”
“如果这在你所知的范围内”
(八)回应“我不在乎”
对于当事人给可能会在咨询中给出“我不在乎”的回应。尤其是非自愿当事人时,可以运用假设性的语言来融入当事人,避免让会谈“动弹不得”。
“假如你确实在乎的话,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假如你在乎的话,那接下来会如何呢?”
“想象你确实在乎的话,你会做些什么不同的事呢?”
今日感恩:
1、今日读书12页。
2、相隔5年,老友见面分外亲切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