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周轩羽坚持分享第713天20241008
当事人被问及自己对咨询的期望或目标时,他们的响应常不出这8种类别:(1)正向目标(2)负向目标(3)希望他人改变(4)症状(5)不切实际的目标(6)具伤害性的目标(7)我不知道或者(8)我不在乎。针对这八种响应,提出一些可行策略,以能使会谈产生具体包含特定行为的目标,并催化当事人的成功。
(一)正向目标
当事人一开始说正向目标不够具体,不包含特定的行为,所以得知这些细节非常的必要。“当事人往正确的方向前进时,他们会做些什么特定的事情?”要问这样的问句,让当事人描述出解决之道的心理意向提供所需的细节。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以“当……”这个词语开启问句,并向当事人传递了鼓励的信息,表示你相信他们会实现目标。这个探索将遵循一个模式。当事人对追踪问句的回答形成了以下列问句所提供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也会进一步引发相关的说明,即当事人及其重要他人而言,这个目标的样貌为何。这个探索顺序需要重复进行,直到你与当事人对于要达成的目标、当事人所要探索的行动都产生了视觉图像,并能以具体的、特定的词汇描述出来为止。所以进行目标的细节化时,你询问的每个问句都采取当事人前面才用的词和字,保证你与当事人的参考架构保持同调。
(二)负向目标
多数时候,当事人是以负向目标来响应咨询师的询问,如以“某样事物的消失”来表述目标。通常当事人会以下列两种方式表达负向目标:1、他们不想做的事或者2、他们希望停止去做的事。
负向目标是很难达成的,甚至无法达成。对此,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要让某件事情不发生,那么必须要有其他的事情代之发生,此中便存在着目标。所以,我们要把当事人希望某件事消失的负向表述,重新建构为另一个事情的出现或存在的正向目标。引发的问句就是“如果你没有做那件事情,你会做什么不同的事情取而代之呢?”如此便能把负向目标重新引导为正向目标。
(三)当事人希望他人改变
当问及当事人对会谈的期望时,他们常希望他人有所改变或不再做某件事情。这意味着他人需要为了当事人的快乐而改变,以及他们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忙让这种改变发生。这也暗示了当事人认为他人必须先开启改变以及解决自己的问题是他人的责任,而非自己的责任。所以对于当事人需要他人改变的陈述,咨询师可以用这样的问句把当事人的渴望建构为正向陈述的目的,把改变的责任交给当事人。那就是“这个人的改变会给你带来什么不同?或者对你有什么帮助?”
今日感恩:
1、感恩女儿早起做早餐给我们吃,吃完还收拾厨房。
2、感恩自己今天坚持学习14页《对话的力量》P29-43,《父母的觉醒》6页。
3、感恩3组小伙伴们的积极复盘,分享了回听第15次课程内容和近期感受。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觉察到感恩日记诞生,竟然是与女儿有不同观点发脾气后的第二天,安静觉察自己的那一天开始写的,觉察自己有恐惧担心焦虑等复杂的情绪,能量状态最重要,允许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表达出来,虽然爆发出来形式不好看,但由此女儿也更加理解我的想法,我们之间增进了对未来一些事的沟通和了解。感恩大家用心投入的分享激发了我的新认知。
4、今天这个觉察让我再一次确认“没有一件事只有负面的意义”,通过分享让我看到自己还需要在事上磨,了解自己内心的痛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看到爱人在面对事情时很有特点,这个过程以前是习以为常,但这次突然发现他很有智慧和方法,有些汗颜,因为一直觉得他不懂心理、不懂教育,但是一旦我们俩出现问题,他就会立即展示自己的解决之道,首先面对我教育孩子时,他心里不愿意也不会参与教育过程,不发言不表态,稳住我的情绪,关键时刻还要用行动表达和女儿站在一起的心,包括对女儿心情的补偿和陪伴……这一次,真没想到,爱人的做法让我佩服他内心的稳,爱的表达也做的很好,其实他在践行“尊重”,而我竟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刚好印证了刘老师15课讲课的内容~家长学习不是为了学多少知识,而是为了学习成长的,真正做到稳定,真正的接纳,真正的理解,真正的相信,真正的状态是装不出来的,装也没有用。感恩爱人用行动表达他对小家庭的爱。
5、感恩刘老师精心授课,金句不断,启发良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