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热爱自己的职业;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没有最长,只有更长。所以,结合课内课外的点点滴滴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也就成了我做的最多的工作。除了利用常规的班队会、升旗、课堂等进行德育,我还不断学习理论经验,对德育工作进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用多种奖励,激发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学校每周都会进行文明班级的评选,但是对于孩子们而言,这些荣誉虽然耀眼,却动力不足。班级也安排了岗位小管家,中规中矩的打扫卫生、监督校服红领巾佩戴等相关事宜,但是仅仅不减分,并不能够获得文明班级。除了不扣分,还需要加分。如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呢?奖励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于是,我在班里宣布:“获得文明班级,周一免语文作业!”从此,为班级挣分,就成了学生们的头等大事。每天进班,都会有学生给我报告:“老师,我们班加分了,我今天捡东西交大队部了!”“老师,我们班加分了,我今天帮助一年级的小朋友了!”……甚至,心思单纯的孩子们,为了加分,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宸硕去吃饭的路上,看到了一件校服,饭都不吃,抱着就往大队部跑,叫都叫不回来。靠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也争取到了几次文明班级。新学期开始,孩子们自动打扫卫生、整理路队、争做好人好事已经在我们班里蔚然成风。
二、巧用游戏,惩罚也可以美丽有趣。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认为:“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是,惩罚,可否以另一种面庞出现?
期末考试之前,班里孩子的状态却出现了疲软的状况!英语老师反映,家庭作业,一堆孩子作业有少写的情况,包括学习成绩极好的孩子!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似乎是一件极为无趣的事情,是老师和家长施于他们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任务,没有动力,没有热情,没有信心,没有乐趣。和其他老师交流,估计是到了学期末的缘故,不同年级的孩子,都是这个样子!一堆堆的试卷,一节节的背诵,孩子们的状态已然出现了问题,怎么破解呢?看了吴老师的《班主任微创意》,借鉴了一招:游戏惩罚! 于是专门下载了抖音,搜索相关游戏的视频,最终锁定男生跳草裙舞,女生做齐耳蹲。对于不交作业、或者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按照上述规则执行。班里淘气的孩子,马上撞到了枪口上,于是被邀请到讲台前跳草裙舞,看着他们一个个翘着兰花指,扭着屁股跳舞的样子,班里的孩子笑得前仰后合,课堂的疲惫也一扫而光。参与游戏的同学,没有太大的压力。围观的同学,虽然自己看的不亦乐乎,却不想让自己成为游戏的主角,行动上也会自我约束。
之后询问上课教师得知,孩子们在课堂上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课堂热情竟然空前的高涨。
惩罚,是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如果,可以用一种温柔的方式呈现惩罚,是否会更容易被接受?这种惩罚的方式是人性的,既不伤及孩子尊严,又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学生犯了错后,经常采用的是“善意的补偿式惩罚”:犯了小错给全班同学唱支歌;较严重的做一件好事补过;严重的就罚他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说明书。诸如此类的惩罚产生的教育力量同样令人叹服!
教育是一种唤醒,是一种激动,但同时也是种约束和规范,科学睿智的惩罚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让学生体验“前车之鉴,后车之辙”之理,达到“吃一堑,长一智”之效;能让学生在成长的百花园中吮吸雨露廿霖,享受满园的芬芳,收获美丽的风景。
三、借助多媒体,播下信念之种
随着希沃白板在我校的全面使用,播放音频、视频会更加方便、清晰,不同于理论的枯燥空洞,视频音频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德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课间,班级播放王俊凯的《明日歌》,孩子们跟着唱“知行合一很重要,实现个小目标,生命只有这一次,别光去听故事”在一遍遍的吟诵中,坚定珍惜时间、努力向前的信念。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我们还会播放清华合唱团等歌曲的视频,观看《登鹳雀楼》《同一个少年》等歌曲视频,听清华的老教授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视频融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让孩子们亲眼看到真实情境,学生们年龄虽小,却也情绪高涨,发言积极。有的学生说,已经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还精通四五种语言,我也要更加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甚至有一部分已经把这群老爷爷老奶奶作为自己的偶像,崇拜他们,立志以他们为榜样,长大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播种信念的人,用关心和激励,把信念的种子撒进学生的心田。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们的人格如风行水上,了无痕迹,润物无声,而这些,又潜移默化间影响着自身的成长。
在发展心理学中,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曾经提出,小学中段的大部分孩子正处于前习俗水平的第一阶段,即惩罚和服从取向,他们会对成人或者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避免受到惩罚。所以我结合学生道德发展的规律,通过惩罚和奖励把学生们的行为内化,逐渐形成必须遵从的准则。当学生自我认知建立之后,进而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并在学习生活中践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思维习惯,便会服从既有的社会秩序,并主动维护,支持这些规则和秩序。这时,这就达到柯尔伯格的所说的“习俗水平”阶段。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各种先进理论和经验,采取更加多样的德育方法,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