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 中的领导力和管理术

已是3月,春天,还将至未至。小土豆还没有开始吃东西,柳树近看才有绿芽,百花未放。

这是一个有一连串大事,甚至悲伤为背景的时期。俄乌冲突战局未明;疫情反复,神经紧绷,口罩是每一刻的必需品;东航一架载有132人的飞机倒栽坠地。。。

宅,是这段时间的主题。现实大事,实属无能,历史大事,尚可索道。

将《大决战》三维重温。慨叹这段于中国磅礴的历史,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于我差不多仅是这12个名词而已。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国共实力悬殊,瞎子都能看出来,而何以在短短4年,以国民党全面溃败结局呢?

看一下国共之间内战之初客观条件对比

国民党:430万武装力量,1/4为全美械或半美械装备 且受降日军100多万人武器装备。控制全国几乎全部大城市及交通线,有坦克,飞机,军舰等现代化军备。

共产党:可统计武装力量127万。且装备简陋。

目标对比

国民党:占有重要城市及交通线。

共产党:歼敌有生力量。

彼此目标不一,评价大相径庭。如苏中战役,我方报道,七战七捷,合计歼敌4万余人。国民党评价曰:我军成功保障各大城市及交通要道。

更譬如:敌袭我重要解放根据地临沂,我军主动放弃,北上乘机袭击敌李仙洲部,歼灭56000多人。

主动放弃延安,1年内,歼灭胡宗南29000多人。

而以上行为,在国民党部评价却是取得巨大胜利,捣毁共军老巢,堪称剿匪的大捷之役。

不以城池得失记成败,只集中一切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有生力量。目标清晰,一贯到底,到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一开始就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他解释道:“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目标不同,结果则不同,1946.7-1947.6月,我军已实现歼灭敌人120万余人。以致国民党部陷于处处要人,而蒋已无兵可派的局面。城池是蒋的执政党身份的面子,“拥有即负担”。而毛泽东恰恰是充分利用了蒋这一思维弊端,机动灵活,只集中歼灭敌人这一大目标。

何为领导?领导的重要条件在于有预见。毛泽东两年多前在中共七大的结论中曾强调说:“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有实力且正义,重视人思想意识的力量,在治军过程中,重视有效吸纳。如如何对待国民党投诚军人(解放战士)?

开展诉苦运动,让士兵从自身本源追溯苦难的根源,突破的希望,从而形成人格与命运的强联系,找到自我驱动力,从而提升每一个战士的战斗觉悟和战斗力,总体大于局部之和。组织的能量绝非个体能量之和,这也是我军为何屡次能以少击多的根本原因。

只有将思想和目标达成一致,战斗力才会极致。

治大国如烹小鲜,管理形式各有千秋,大道至简如出一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