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机器人教育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7600家机器人教育机构,最近5年增长了近15倍。而《2016全球教育机器人发展白皮书》也预测未来5年(2016-2021年)全球教育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111亿美元。
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教师,这个脑洞不如先留给科幻电影和小说。但人工智能机器人逐渐蚕食、进军教育领域,却是不争的事实。
根植于事实的认识是通往未来更好的向导。因为从人类步入工业文明以来,每次技术变革来临前的步伐都悄然无息,然而当它真正到来便如风卷残云摧枯拉朽,留下刚从睡梦中惊醒的人在旧世界的残骸中一脸茫然。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不必理会人工智能替代论的威胁,但真的要做最后被惊醒的人吗?
那么,目前教育人工智能的事实是什么呢?它能取代教师的哪些工作内容呢?
早在2013年,国内已有智能教育产品可以承担耗费老师大量时间精力的智能作业批改、出题。而近些年来,国内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自适应智能学习产品也逐渐面世,以学习、模拟一个资优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方式以实现个性化教学的这类产品,几乎可以实现一个闭环的教学环节,替代教师的“知识搬运工”职能。
利用它们,可以帮助老师从一些重复、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比如,智能出题、出卷、批改,通过平台的智能测评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参考平台对学生所作的学习规划和学习路径进行备课,甚至可以一键备课,甚至可以作为系统助手,监督学生在系统上自助学习,只是在必要时提供答疑的帮助。
每个行业,技术变革的蚕食都从最简单的环节开始。无论未来人工智能会给老师带来什么样的挑战,至少在目前,人工智能给老师带来的协助远远大于威胁。利用它们,来帮助自己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定位逐步转型,才不至于在时代变革时被杀个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