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大概是去年的12月份写的,一直没发出来,现在修改一下,发布之。
最近参加了一个书友的活动,线下定期举行活动,相互交流自己读过的书。
有一次在微信群里列了个书单,书单的名字叫:我买了几千块的书,我只推介这12本。比如《好好学习》,《我不过低配人生》……好在最后一本《百年孤独》拯救了这篇文章,终于有一本能看的。
这12本书我看了书名就没有想读下去的想法。书的内容不用看就知道在讲什么。大部分都是网文,博客整理出来的东西,再加一些不痛不痒的小故事来提高说服力。
我看这种书看的不多,因为看完一本觉得就跟刷了很久的网页一样没啥收获,浪费时间,索性对这类书有了抗体。
最近这几年咱国家出版有发展很快啊,经常有新书出来。写书的人从老师、到企业家再到医生、普通职员都有,涵盖各行各业,各层次人群。但是真正的好书不多。
不过是以前的博客,原来都是免费供读者阅读的。整理一下,凑够200多页,就能变成书,卖出去再变成钱,这多好的事。
出版的门槛变低了,所以选书越来越有难度了。良莠不齐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的三观,写出来的书当然大相径庭。
不过选书坚持一个原则就好:绝对不读最近5年的畅销书。好书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现在这社会干什么都讲效率。你看过去的十几年,国家每年都在讲GDP增速,到处都在报告我们的GDP每年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国家着急发展经济,搞得大家做什么都变得很着急。
所以读书也变成了一件很着急的事。各种速读之法层出不穷;各种吸人眼球的必读书单比比皆是。有人一周读一本书,马上就有人一天读一本,更有甚者几个小时一本。
这把人逼着急了啊,也开始忘记阅读质量,只关注阅读速度。
2017年的十九大强调,我们国家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开始注重发展质量。
国家的发展也不是一味追求速度,现在开始回头抓质量了。所以我觉得读书也一样,一味的追求速度,虽然不至于给自己造成什么巨大的困扰,但是终究不能真正让自己吸收到有用的东西。
我之前写过两篇关于我的读书态度的文章,我打算放慢阅读速度1和我打算放慢阅读速度2。那之后,阅读的书大多以专业性比较强的为主,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比较老的经典书。
说实在的,看书多了就会发现书里有很多道理原来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本书说的东西在另外一本书里可能也有体现。
所以,读书这种事你着什么急呢?精华就那么一点东西,读一本好书就就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