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凡卡到城里当学徒,饱受摧残,想回到爷爷身边而无法实现的故事,揭露了当时沙皇时代的黑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课文以写信为主线,以回忆为辅线,诉苦为主,以“乐”反衬,多层次,多角度表现了孩子希望拥有亲人,拥有快乐,拥有朋友的愿望,却不能实现,只是一个甜蜜而遥远的梦,似喜实悲。
1.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本文篇幅较长,教师紧紧围绕本课的写作特点,把凡卡在乡村生活的乐与现实生活的苦相对比,反衬出凡卡命运的极其悲惨;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讲、以读促悟、以读促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理解文本内容和情感,深化人物形象。比如,在引导学生品味对比的写法后,通过对比朗读“能表现乐或苦的一句话”抓住重点语句突出凡卡命运的极其悲惨,激起学生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再如,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深化感悟,让学生进入凡卡的世界,进行小练笔,将自己当作凡卡,想象凡卡还能遭受什么?简短的几句话,仿佛学生们自己就亲身经历了那种遭遇,深刻了心灵感受,达成了语文目的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学以致用,思维迁移。讲完凡卡,赵老师带领同学们进入主题丛书中契诃夫写的另一篇文章《伤心》,提出两个问题:本文抓住车夫的心理描写来展开,请大家找下关于车夫心理描写的句子,做上标记,说一说自己有什么体会。说一说车夫在妻子生病之前和之后的想法有什么变化?对比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两个问题的设计独具匠心,既是对课文内容很好的补充,再次感受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情的冷漠。又体现了对比、心理描写等写作方法的巩固利用,达到学生思维训练的目的。
3.以生为本,语文味浓厚。老师的语文课堂上随处体现着以生为主的理念,她对学生的关注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学生的交流、讨论、想象和表达的过程,既是学生品味文本体验其中的过程,又在潜移默化间锻炼了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课堂有预设也有生成,而一节课的精彩之处往往在于品味老师接学生来言之时的去语之精妙,本节课上老师抓得住,导得准,点的透,彰显了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不失为一节好课。
《凡卡》观课报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把跟男人死磕的精神,花一半在工作上,你们的格局,都会大得多啊。 1 我一个朋友很勇敢,她是北京一所大学老师,月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