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高度关注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作为家庭教育关键环节的家长一环够不够强。
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可如何提升家长的格局又不是一时三刻的事。每一个家长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成为家长的那一刻,家长与孩子是一样的,对未来的一切都是现学现用的。
要想在家长这个身份上做的够好够强,就要不停地学习,以小学生的心态终身学习,陪孩子一起成长。
今天开始,分享《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小楼老师心理课公众号主编小楼老师倾情推荐。
我们常常把孩子的学习偏科与男女区别联系在一起,也因孟母三迁的成功把环境对人的影响提到一定的高度……
这些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关注,说明我们的教育意识开始觉醒。
现在,孩子的教育备受关注,我们常常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来激励自己为之努力。
可是,在没有搞清楚起跑线在哪的情况下谈不要输在起跑线是没有意义的。
接下来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会把起跑线提前到三岁前。所以,不要再抱怨学校教育了,还是踏踏实实把孩子出生后的前三年搞好再说吧。
达娜·萨斯金德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3000万词汇倡议”发起人。
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能力、毅力、自律性、道德感、同理心都和孩子早期听到的词汇有关系。 所以,当孩子正式进入学校以后,他们的学习能力便会体现出显著差异。有些孩子并非不努力,但是他们成绩就是不好,理解知识就是比别的孩子慢,等等。
人类的大脑是唯一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三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使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条件是什么呢?是语言,具体来说,是父母的语言。
达娜·萨斯金德博士和她的团队发现,在孩子三岁前,父母对他们说的话直接影响其大脑发育。换句话说:父母的语言,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
阅读本书,会让您对孩子的起跑线有不一样的认识,会更有利于培养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