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几日被不正经大叔、在天桥说书的刘指导以及80后女壮士安利,想到了MSN Space还活着时,俺是个笔耕不辍的勤快人,后来space被强拆了,一个火球被扔去了南极;后来有了微信,字数被限制久的后果是想得也就那么点了。于是想着,要不咱也来凑个热闹,没准也能来个强势回归。
开篇写啥呢?不如就写写我为啥要写作吧。
睁大眼睛,发现生活
写作总要有个话题、有个由头吧,惦记着这事,就会不自觉地睁大眼睛琢磨着:今天有啥好写的?一天没找到下锅的米,还好;两天没有下锅的菜,不妙;第三天再没有,保准要捉急了:我的生活就那么无趣吗?当然不是,或许是没有动力去发现,或许是懒得揭去披在外面的马甲。写作就是个很好的动力小助手。翻翻以前存档,话题还是老丰富的:一场比赛,一个游戏,一副拼图,一张照片,一场话剧.......都可以变成话题。
连贯、持续地进行思考
作为格子间里的一员,用得最多的就数屁屁踢、一克塞尔了,基本就一韩国电视台KBS(Key words、Bullet、Summary),再加之移动互联网催生的“碎片时间”,反应到笔上就是报个游记流水账还凑合,真要凭空写些啥,不出百字就断片(譬如现在、此刻)。既然是要写个文章,总得有些个起承转节,这就不是KBS的市场了,怎么也得上CCTV(Coheren Continuous Thinking&Viewing),好好考量考量的。
Deep Dive
第二点说的是思考的横向长度,这里要说的纵向深度。对于高中语文先生布置过“三连环”作文题,至今记忆犹新:行为问题首先习惯问题、习惯问题首先是思维问题、思维问题首先是世界观问题,那简直就是我的巅峰时期哈。现在再无这样的先生在旁鞭策,不妨效仿先生给自己出个难题,不失是个训练思维的方法--当作预防中年痴呆也好。
升级空洞的词汇
前阵子被诗词大会的小学妹刷屏,一度怀疑自己上了假的附中。年龄看涨,我们懂得要保养,落笔若是味同嚼蜡又怎能甘心,必然也要想法去润色,譬如阅读时多个摘录的习惯,下笔时多个推敲的习惯。
一个小时,才写了这点,搁以前就是分分钟钟落榜。果然是需要回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