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一直在家赋闲,很想拍个片子,渲染一下年的气氛。尤其是乡村的年味,与城市有所不同,有些习俗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已经很陌生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下来,是很有意思的。比如今天下午去寺头村,农家手工织布就很有特色。织布机做了改进,棉线也是成品,粗细都很均匀,织的过程全是纯手工,粗布制品主要用作床单枕套,外衣之类,传统的工艺加上有现代理念的设计师的设计,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更有文化的传承在里面,让人耳目一新。那些粗布制品价格也不菲,因为是纯手工制品,产量低,所以成本就高,但对于热爱民间工艺的人来说,也都愿意使用。
现在国家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很重视,慧蘭布坊就是一个示范点,四合院形式的建筑风格,走廊的栏杆上挂满了金黄的玉米棒,栏杆外边是一排巨大的瓷缸,让人仿佛置身农家小院。车间是钢结构,里面有纺线机,织布机,排放整齐,最近年关,上班的都放假了,没有看到很多人织布的场面。幸运的是,接待我们的女娃给我们做了示范,我还是拍到了织布的情景。展厅很大,整齐的货架上有各色床单枕套,模体上有旗袍,对襟长衫,棉大衣及其他时装,非常时尚。儿子买了一条围巾,170元,有用没用,喜欢就好,也算没有白来。
回来路过青铜器厂,进去参加,不巧杨达没有在,未果。旋去六营泥塑村参观,正值防疫时期,除了村口检查的,村里几乎没有一个人。参观了展厅之后,在工作室居然碰上胡新民着臧红唐装,接受电视台的采访和拍摄。这真是巧合,我也顺便拍摄了一些视频。前一段时间制作形象片,本想拍摄他的镜头,不巧的是,他去宝鸡参加人代会了,我只好用两张照片替代。今天是无巧不成书,他是从着装到道具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专门伺候电视台拍摄,假如我单独来拍,未必会有这样的待遇。
回家后在朋友圈看到东白村的西府小曲2月25日准备上央视,我顺便联系了一下,朋友告知最近一直在排练,我就说明天过去拍一些素材,他说,明天有两个人不能到,人不齐,让我后天过来。那就后天过去,反正最近都在休闲,一边去采风,一边拍摄一些民俗的素材,日后有用,也就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