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八十年代大学生生活)
江汉51号客轮顺流而下航行了三天,客轮在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上航行了一天后,终于可以看到两岸各有一座小山形成锁江堡垒,那是龟蛇二山, 龟山上的电视塔直刺苍穹,一条钢铁巨龙将小山手挽手的连接起来,形成一座巨大的拱门,武汉到了。轮船穿过拱门,在高大的江汉关前靠岸,我拎着承重的行李,步履蹒跚的下了船,江汉关上的大钟传来恢宏而悠扬的钟声,五点了。
我好不容易来到客运码头前寻找入学通知书标称的新生接待点,怎么也没有找到学校的牌子,来回逛了几次才向其他学校接待点打听,说是刚才都看到我们学校的牌子了,估计现在撤了。万般无奈,只有就近在江汉关后面僻静的小巷找了一家拥挤的小旅馆住下,等待第二天再去找学校的迎新点。
第二天一大早就被生意人接听公用电话的声音吵醒了,过早后来到江汉关前,太阳在武昌城上升起,在长江里拖着长长的倒影,我赶到了迎新处,还是没有发现学校的牌子。我苦苦等候,太阳已经老高了,九月初的太阳也是火辣辣的,晒的我眯起了眼,终于盼到了学校的牌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来的,来接站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老师,好像姓朱,烫着略带卷曲的秀发,戴着一幅黑边眼镜,不失娴熟而知性,与她聊起才知道她是内科教研室的老师。我打开话匣子与老师畅谈,该说的话也说完了,太阳越升越高,逐渐见识了武汉火炉的闷热,我越来越烦躁,快到中午了,终于又等来了新同学,他们是两人一同来的,一个穿橄榄绿制服的帅哥和一个女孩儿,那个军人有一米八左右,戴着威武的军帽,英气勃发。一同的女孩也差不多快一米七了,穿着白底细花的裙子,如盛开的荷花亭亭玉立在我们面前,她戴着一副玳瑁色的眼镜,留着运动发型,前面的刘海刚好齐眉,她的上唇有一层绒毛,如同刚摘下来的新鲜的水蜜桃,带着薄薄一层绒毛,散发着淡淡的甜香味儿,仿佛用手轻轻一碰就要破皮似的。她静静的坐在凳子上,也不主动说话,警惕的眼神,冷静的可以驱散暑气了。
坐到不知什么时候,那个军人(我分不清是军服还是警服)对女孩儿说,“你坐着别走,我去买点东西”,然后他就离开了,这里就剩下我和老师还有她围坐在迎新处的桌子边。我率先打破沉寂跟她聊起来,基本上是我问什么她才回答什么,答完了也不回问我,绝不主动说话,她的声音特别小,害怕惊动夏虫似的,她上眼皮低垂,不与我对视,又像一只时刻准备起飞的小鸟。
”我叫桀,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XX兰。”她用轻微的声音回应我,我只听见她姓周,其他都没有听到。
“什么?”我没有听清,追问了一句。
她再次重复,声音还是那么小,感觉像受惊害怕的小鸟,这次我听清楚了最后一个字,她叫周X兰。但是中间那个字还是没有听清楚。
“什么?”,我反应式的问她。
她抬起头,望了我一眼,也不愿意提高音量回答,低下头,用右手食指在桌子上写下中间那个字:开。
我明白了,终于知道她的全名。
“你从哪里来的呀?”
“江苏。”
她不会多说一个字,回答完了,就将眼光收了回去。
原来我从上游的重庆顺流而下,她从下游的南京逆流而上,是母校,让我们相逢在中游的武汉。
”你考了多少分?”
“493。”
原来各个省的分数线是不一样的,我简直不敢相信全国统一高考那么高的分数,怎么才上这个学校,看来江苏的教育质量确实名列前茅。
“要是在四川,你的分数可以上重点了。”我有点惋惜的说。她没有任何遗憾的表情。
我们一问一答式的聊天没有过多久,那个军人就回来了,他的额头上冒着汗珠,他摘下帽子放在桌上让自己凉快点,拿出手帕擦去流淌的汗水。随后天拿出刚买的一个蛋糕给她吃,她说不想吃,他又拿出一个梨问她吃不吃,她说不吃了。军人发现我在旁边,出于礼貌也递给我一个梨,我不好意思接过来,礼貌的回绝了。他还是拿出一把水果刀把梨削了皮儿,梨露出雪白的果肉,像冬天的雪球,令人生津止渴 暑气全无。她欲罢不能,只得勉强的接过来放在嘴边,小小的咬了一口嚼着,温柔的像林黛玉。
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吃完一个梨,望着无微不至体贴的军人,我好奇而小声的问:”他是谁呀?”
”我哥。”
哇,太幸福了,上个学还要哥来送,我可是一个人来武汉的,不免心中有点得意。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等到下午三点多钟,学校的小面包车来接我们返校了,空空的车上只有我们三个人。汽车跨过了武汉长江大桥,经过湖北省委前的那条宽宽的大街,开了快两小时,才在一处梧桐遮天蔽日的不太宽的街道边停了下来,原来已经到了学校了后校门。
车门一开,一位身材高挑,操着北方口音有浓浓鼻音的男青年首先迎接我们,把我的行李拎下车,后来才知道原他是我们的辅导员于老师,北京人,他指引我们去报道。我很快就办完了入学手续,我被分在一班,发现她们也办完了手续,我就顺便问了一下她是几班,她说是三班。学生宿舍在一栋大楼,男左女右,我们就各自进了自己的宿舍楼。
同学几年,我们在学校再也没有单独碰到过打过照面,更没有机会说过一句话,最多是远远看到过她的身影,毕业后也不知道她分到哪里。三十几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她的情况如何,她是我大学里认识的第一位同学,那一眼永远忘不了,她的发型,她的眼镜,她的眼神,如深深的海洋也是静静的记得。
愿你是周周开放的兰花,常开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