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2周日晴D142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41
《菜根谭》修身篇
51 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
原文: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
译文:自然界如果没有风月花柳等事物,也就不是创造、化育万物的大自然了;人类如果没有感情欲望以及各种嗜好,也就不是真正的人了。只能以我为中心来支配万物,而不能让外物来控制我,这样人的各种欲望嗜好成了天然灵机,世俗之情蕴含着玄妙理境。
解读:人生的各个方面都需要人有掌握万物,而不是被万物控制的能力。人类的各个行业都需要从业的人有控制局面,掌握外物的能力。三国时,曹操曾率领大军南下,准备灭了刘备,同时掌控东吴。刘备地盘小,可利用的士兵也少,不足以抵抗曹操大军。诸葛亮为刘备出了一个主意,他建议刘备联合东吴共同抗击曹操。刘备采纳诸葛亮建议,诸葛亮亲自到东吴说服孙权。孙权手下本分为两派,一派主和,另一派主战。孙权本已有心一战,在诸葛亮的一番积极鼓动之下,坚定决心,答应与刘备联合抗击曹操。刘孙两家的兵士共同迎战,与曹操的大军在赤壁相遇。曹操率领的大军,不适应南方的水土气候,一时间生病的兵士很多。而且曹军也不善于水上作战,曹军出师不利,受了挫折。周瑜与将士想出一条杀敌妙计,老将黄盖分析说曹军多是北方人,他们很不习惯水上作战,因此曹军将船只都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减少船的颠簸,使他们少受晕眩之苦。曹军这样做了,也就给了对手可趁之机,假如使用火攻,那么船只连接在一起也就不利于分散灭火。周瑜认为这个建议可行,于是就决定采取火攻。赤壁之战,火烧曹营,曹军果然遇火得了胜利。这一场胜利,全靠周瑜诸葛亮等人善出妙计,能巧妙利用天时地利,使水火都为孙刘所用。
52 去心中冰炭,随地有春风
原文:天运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吾心之冰炭难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自随地有春风矣。
译文:大自然运动变化中的寒冷与炎热都容易躲开,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却很难消除;即使人世间的世态炎凉能够消除,我们心中的冲突斗争也难以消除。如果能消除心中的矛盾斗争,那么心中充满祥和之气,自然能时时感觉如沐春风。
解读:人们常感叹世态炎凉,感叹生活不容易,人与人相处常有各种误会,如何与人相处有时煞费苦心。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人情确实是一门学问,想达到洞明与练达的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生经验越来越丰富,那么对于世事人情也就能有更深刻认识。有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在谈及自己的人生经验时,她说幸福其实很简单。要拥有幸福,就不能过于计较,要有宽容豁达的气度。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用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也不要用自己的错误去惩罚别人。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为我们是凡人,所以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假如自己犯了错误,就时时刻刻放在心上,心中好像有滚沸的开水与结冰的冰水在作战,时刻不得安宁。这样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犯错误真诚改正即可,没有必要时时刻刻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搅扰得自己心神不宁,这样做实在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自讨苦吃。
53 贫士肯济人,闹场能学道
原文:贫士肯济人,才是性天中惠泽;闹场能学道,方为心地上功夫。
译文:贫穷的士人能够帮助别人,这才是天性中具有的恩泽;能够在吵闹的环境中学习,这才是心灵深处的本领。
解读:假如一个人自己拥有许多财富,拿出一些来帮助别人,这是值得称赞的行为。然而假如一个人自己都处于贫困之中,当遇到别人需要帮助时,还能伸出援手,帮助他人,这样的行为就更值得称颂了。林则徐是一位民族英雄,他虎门销烟的事迹光耀史册。少年时候的林则徐,家庭生活是清苦的。他虽然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但是祖父与父亲都以教书为业,收入非常有限。他的母亲与姐妹们时常做一些针织刺绣的活计来补贴家用。家中过得很俭省,平常家里油灯只点一根灯芯,过大年的时候才有两根灯芯。素炒豆腐算是美味佳肴,平时不能够吃到,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顿素炒豆腐。有时候没有钱买油灯芯,林则徐不得不去当铺当衣服买灯芯,这样才能在夜里继续读书。林则徐还曾经做过兼职,为知县抄写一些东西,换取一点钱贴补读书费用。就是这样的清苦生活中,林则徐的父母还时常帮助他人。当别人遇到疾病葬殓等困难时,林则徐父母会竭尽所能帮助他人,虽然他们自己家中也十分清贫。林则徐小时候曾经看到父亲把家里的米送给一贫如洗的亲戚,父母却忍着饥饿,并且告诫林则徐不要让那位亲戚知道林家也没有余粮。
55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
原文: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
译文:细微的地方不疏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不做见不得人的事情,穷困潦倒时不荒废懈怠,如果能做到这些,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人物。
解读:遇到非常重要的事情,人们往往会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对待,而当遇到不怎么重要的细微小事时,人们容易放松警惕,由此容易犯错误。从一个人对待细微小事的态度上可以看出这个人品质如何。假如一个人无论是面对重要大事,还是面对不怎么重要的小事,都能保持仔细认真态度,那么这个人至少是一个可靠的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刚毕业的年轻护士,参加了一个著名医生主刀的手术。这个医生资格很老,是他们专业领域里的权威,很多人都争抢着请他诊治。这个小护士的工作是帮着清点所有的手术器械与辅料。当手术结束之后,小护士对老医生说,我刚才清点了,只有10块消毒棉,您在手术时使用了11块消毒棉,所以还有一块消毒棉我们必须找到。老医生说:消毒棉我都取出来了,现在开始缝合。老医生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很有自信,话语中饱含着不可抗拒的权威性。小护士有点胆怯,但是她仔细想了一想,坚持说还有一块消毒棉必须找到,现在不能进行缝合。她话语中虽然流露着怯意,态度却是非常坚决。老医生慈祥地笑了,看着小护士,他伸展开自己的手,手中握着第11块消毒棉。这是一场事先安排好了的考验,小护士通过了考验。一块消毒棉虽小,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