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品原文
江汉
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二、注释
①江汉: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因这里处在长江和汉水之间,所以诗称“江汉”。
②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③“片云”两句: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④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
⑤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康复。
⑥存:留养。老马:诗人自比。典出《韩非子·说林上》中“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讨伐孤竹后,返回时迷路了,他接受管仲的“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找到了正确的路。
译文: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江汉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五十七岁时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kuí)州,辗转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杜甫历经磨难,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此诗。
写作手法:
杜甫的诗歌《江汉》,通过比喻的手法,在对异乡景物的描写中,表达了自己沦落天涯孤苦无依的身世,抒发了老当益壮、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诗歌中的第一联,杜甫就说自己是一个“腐儒”,一是用自嘲自谦来指自己的怀才不遇;二是表达一种自负,自己的家国情怀矢志不渝,能够如此坚贞的又有几人。
接着诗歌中的“片云、永夜月”两句仍然是比喻。杜甫把自己的漂泊无依,比喻成飘忽不定的浮云;把自己得不到朝廷和亲朋好友的音信与联络,看作是云层里孤独穿行的月亮。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
诗的末尾杜甫自比“老马”还是比喻。杜甫运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体力不济,但毕竟还有一定的智力和经验,还可以为苍生社稷发最后一份光和热。
老师课堂上讲了“联通比”,也称作“博比”,“将多种比喻综合运用,借以表达本体的形象性,诗中“思归客、腐儒、采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诗人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体。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意在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另外,诗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表达了怨愤之情。